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016.01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016.01PPT

二○一六年一月;安全经验分享;启示:;一、概述 二、物质燃烧条件及火灾的种类 三、火灾产生物(烟气)的危害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隐患 五、火灾预防、报警和扑救 六、火场逃生 七、灭火器配置与使用 八、消防器材(设施)检查、维护与保养 ;一、概 述 西南管道《消防安全管理程序》要求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火灾类别、性质、特点及其危害性,消防基本常识,消防标识,科学扑救火灾的手段和技能,在火灾中被困人员的自救和逃生方法等。;一、概述 二、物质燃烧条件及火灾的种类 三、火灾产生物(烟气)的危害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隐患 五、火灾预防、报警和扑救 六、火场逃生 七、灭火器配置与使用 八、消防器材(设施)检查、维护与保养 ; 二、物质燃烧条件及火灾的种类 (一)物质燃烧条件即燃烧三要素:(火柴棍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二)火灾的种类(GB/T 4968—2008) 1、A类火灾: 指固体可燃物引起的火灾。种类繁多,如木材及木制品,棉、毛、麻、纸及其制品,粮食、谷物、豆类及其制品,化工原料及化工合成制品,建筑及装饰材料等。 ;;;6、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灭火剂代号及特定的灭火剂特征代号一览表 ;举例:干粉灭火器;举例: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器瓶体上的钢印各代表了什么意思?;一、概述 二、物质燃烧条件及火灾的种类 三、火灾产生物(烟气)的危害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隐患 五、火灾预防、报警和扑救 六、火场逃生 七、灭火器配置与使用 八、消防器材(设施)检查、维护与保养 ;三、火灾产生物(烟气)的危害 1、燃烧的产物 燃烧产物的成分与燃烧的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条件有关。大部分可燃物燃烧后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等产物,还会生成酮类、醇类、醛类、醚类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各种塑料、羊毛等材料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其他一些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氰化氢等。;2、烟气的危害 燃烧产生的烟气有很大毒害。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时,人吸气数次后失去知觉,经1~2分钟后可中毒死亡。 当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时,人就会感到缺氧,达到6%时,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急促、浑身乏力,严重窒息以致死亡。; 二氧化硫对人的呼吸道的粘膜和眼睛的角膜有刺激,当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05%时,人在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氮氧化合物遇水分可形成硝酸,可对呼吸器官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轻则胸闷、咳嗽,重则昏迷、肺水肿。;一、概述 二、物质燃烧条件及火灾的种类 三、火灾产生物(烟气)的危害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隐患 五、火灾预防、报警和扑救 六、火场逃生 七、灭火器配置与使用 八、消防器材(设施)检查、维护与保养 ;四、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常见隐患;2、生活用火不慎。炉灶、燃气用具、煤油炉发生故障或使用不当。(15%)(油炸锅未关闭电源着火) 3、吸烟。乱扔烟头。(7%) 4、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在进行电气焊(动火作业:打磨)操作时,违反操作规定;在化工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冷却中断、操作失误而又处理不当;在储存运输易燃易爆物品时,发生摩擦撞击,混存,遇水、酸、碱、热。;5、玩火。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 6、自燃。物质受热;植物,涂油物,煤堆垛过大、过久而又潮湿、受热;化学危险品遇水、遇空气,相互接触、撞击、摩擦自然。 7、自然灾害。雷击、风灾、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8、其他。故意放火,战争等;(二)常见隐患 1)建筑布局不合理,发生火灾后易蔓延或影响其他建筑物安全。 2)建筑物的通风采暖系统、电气设备、内部装饰装修不符合要求。 3)禁火区有火源。(工艺区、阀室) 4)消防水源不足。; 5)火源、热源、电源距可燃物较近。如炉灶、火炉、锅炉、烟囱、蒸气、电热器具、煤气灶、煤气热水器、煤气管道靠近可燃物或可燃结构。 6)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场所的电气设置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7)没有按规定设置避雷设施,或避雷设备失效。 8)应设置消除静电装置而未安装,或静电装置不符合要求及失效。; 9)电焊工、电工、油漆工、消防值班人员等从事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操作工种人员不具备消防常识,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 10)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人员未经消防培训,不具备安全常识上岗。 11)未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设施或消防器材缺乏及损坏。 12)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器材、设施,如埋压、圈占消防栓。; 13)占用防火间距,如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