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党史资源 开发红色旅游 发展老区经济
挖掘党史资源 开发红色旅游 发展老区经济
“文革”十年内乱中,浙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在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忍辱负重,竭力保护干部,稳定部队、机关,敦促发展工农业生产,机智地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坚决的斗争,尽量减少“文革”给浙江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省委“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4月23日至25日,5月4日至5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吕志宏、副巡视员李林达、一处处长曾林平、宣传教育处处长包晓峰、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臻颖等人组成调研组,由吕志宏带队先后两次到革命老区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蹲点调研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党领导革命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革命老区较多的一个省。按现行行政区划,革命老区乡镇占半数以上的老区县、市、区有32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6%;还有31个县、市、区分布有老区乡、镇、村。全省有老区乡镇713个、老区村12245个。32个老区县、市、区面积为5353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人口175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全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一类是区位优势较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现在有10个老区县、市已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行列。另一类是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全省欠发达的26个县、市、区中,老区县就有18个,占70%。革命老区在推进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中,如何充分挖掘党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着这个问题,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组对柿林村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柿林村的基本情况
柿林村位于四明山腹地,北距余姚市区约45公里,海拔500余米。有农户289户,713个人口,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27人,全村现有粮田572亩,旱地341亩,茶叶1200多亩,其中村属茶叶235亩,山林6202亩,其中村统管780亩,柿子林200多亩。柿林村是一个有6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参天古树众多,村内拥有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丹山赤水。该村还有建立于1938年的四明山区第一个党支部,这里还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区的红色堡垒村,党史、革命史资源丰富。
柿林村由于地处四明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在余姚全市属中等偏下,余姚市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柿林村人均收入7305元。尽管与余姚市发达的地区比还有差距,但从纵向看,柿林村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到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从2000余元增长到7305元,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00余万元,到结余资金100余万元。2007年大岚镇农民人均收入4790元,柿林村的人均收入和村的集体经济在全镇14个行政村中占据首位。荣获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等称号。柿林村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是因为该村走出了一条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坚持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的创业创新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柿林红色旅游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赏。柿林村民利用闲置的房屋搞起农家乐,土色土香的农家饭吸引了众多城里游客前来观光,绿色健康的土特产更是深受城里人的青睐。发展红色旅游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2001年底,旅游公司开始开发柿林的旅游资源,2002年9月开始营业。村集体从2003年起的头两年,每年从旅游公司获得利润分成是5万元,此后,按景区门票毛收入的7.6%提成,2007年,门票收入约4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办好村里的公益事业奠定了基础。整治了村内的道路,美化了环境,村民的福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每个村民每年40元的医疗保险费,其中30元由村集体支付,村民自付10元;村民凡满60岁,村里每月给25元的补助金,满70岁的,村里每月给30元补助金,满80岁的,村里每月给35元补助金,满90岁的,村里每月给40元补助金。老的村干部和满30年党龄的老党员,每月发50元的补助金。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现在全村从事旅游的人数达130人以上,开设的农家乐29家,客床120张,客人用餐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以上,全村人均收入中60%来自旅游业。
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大岚镇和柿林村高效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柿林村所在的大岚镇是“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全镇共有茶园25000亩,年产干茶2380吨,产值达3000余万元,柿林村2007年的茶叶收入超过300万元。这里出产的“四明龙尖”曾荣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获得首届宁波市八大名茶称号。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这里茶叶的知名度也在上升,销路也不断增长。柿林村盛产柿子,年产量约20万斤,过去由于交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