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前言;研究意义:;几个概念;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二)水体中的微生物;各种水系; 1.不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③较深淡水生境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沿岸区或浅水区,此处因阳光充足和溶氧量大,故适宜蓝细菌、光合藻类和好氧性微生物; 深水区,此区光线微弱、溶氧量少和硫化氢含量较高等,只有一些厌氧光合细菌和若干兼性厌氧菌; 湖底区,这里由严重缺氧的污泥组成,只有一些厌氧菌才能生长。;(2)海水型水体微生物; 2 水体的自净作用;3.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我国饮用水标准;(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培养皿沉降法、液体阻留法 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等。 ;(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研究各种工农业产品上有害微生物的分布、种类、霉腐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微生物学分支,称为霉腐微生物学。 防止非方法: ①尽量减少产品上的微生物本底数; ②通过良好的包装,让产品存放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下; ③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始终保持无菌、无尘和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工业防霉剂筛选的试验菌种及其特性;2.食品上的微生物;3.农产品上的微生物;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展青霉素、桔青霉素、皱褶青霉素、黄绿青霉素、青霉酸、圆弧青霉素、偶氮酸、单端孢烯族毒素、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和T2毒素等。;由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T)和一些镰孢菌产生的单端孢烯族毒素T2是强烈的致癌剂。AFT至少有18种衍生物,毒性以B1、B2和G1、G2最强。其中B1的毒性超过KCN,致癌性则比举世公认的三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和3,4-苯并芘)还强得多。 在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占了十大癌症(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癌,血癌,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膀胱癌)前5位中的4位,;AFT致癌机制;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1.嗜热微生物;不同生物的温度上限的规律:;嗜热菌和常温菌在细胞结构特点上的不同 ;2.嗜冷微生物;3.嗜酸微生物;4.嗜碱微生物; 5.嗜盐微生物;6.嗜压微生物;在人体内外部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微生物种类,其数量更是惊人,高达1014,约为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 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 微生态关系: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与周围其他因子之间,都存在着种种密切关系。;微生态学的任务;人体五大微生态系统: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口腔和皮肤。其中在胃、肠中的微生物数量占了人体总携带量的78.7%。 微生态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着一个十分和谐的平衡状态,在菌群内部各微生物间也相互制约,维持稳定、有序的相互关系。 人体肠道里经常生活着60-400种不同微生物,总数可达数百万亿个。 厌氧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主体(约占99%)。 ;肠道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可变的和有条件的。 宿主的防御功能减弱、正常菌群生长部位改变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等制菌药物后,就会引起正常菌群失调。 条件致病菌:在正常菌群失调的情况下,由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变为致病菌的这类特殊的致病菌。 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感染; 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2.无菌动物与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称为悉生生物。 研究悉生生物的学科称悉生生物学或悉生学。 通过悉生生物的研究,发现了无菌动物的免疫功能十分低下,有关器官萎缩;营养要求更高,对一些非致病菌也易感染并能致病等。 ;3.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二、菌种资源的开发;土质肥,微生物含量高,特别肥沃的土壤中细菌多,放线菌少;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下的土壤中较多含有拮抗性真菌。 离地面5~20cm处的土壤通气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含菌量最高。 采土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 采土方法:选择适当地点、铲除表土、取土样数十克,盛入事先准备的无菌防水纸袋中,其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情况等。 多点采土、混合分离,可以代表每一地块上的微生物分布平均情况。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4. 互不相扰:无关共栖(00) 5.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