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分析PPT课件
研究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和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22%-30%盲童由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占失明的第二位[1]. 。 发病率 : 发达国家:1?6 / 10 000 [2-3]. 发展中国家:5?15 / 10 000 [4-5]. 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特殊性 白内障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防治先天性白内障造成的视力障碍是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消灭可避免视力下降的主要目标之一[1]。 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 1.晶状体蛋白基因 (CRYAA, CRYAB, CRYBA1/A3, CRYBA4,CRYBB1, CRYBB2, CRYBB3, CRYGC, CRYGD, CRYGS) 2.缝隙连接通道蛋白基因 (GJA1, GJA3, GJA8) 3.膜蛋白基因(MIP, LIM2) 4.细胞骨架蛋白基因(BFSP2) 5.转录调节因子基因 (HSF4, MAF, PITX3, PAX6) 6.铁蛋白轻链基因 (FTL) 7.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 (FGF) 以上列举部分基因。 目的 发现导致此进行性青少年显性遗传性后囊下型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 家系资料 临床特征 青少年起病: 14-20岁起病. 逐渐进展 晶状体后囊下型混浊 非综合征 临床资料 研究现状 实验设计 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选取 BFSP2 ,CRYGD, CRYBB2,EPHA2, CRYAB, PITX3,GJA8,CRYBA1/A3, MIP 9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用候选基因筛选法。 第二阶段:如以上候选基因筛选未发现疾病相关突变,则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筛查,直至找到致病基因。 出现的可能突变均要与对照人群和人类基因组进行比对,确定突变的疾病相关性。 预期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并验证其突变是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实验创新之处 1. 该家系四代成员均长期居住于汕头,由于汕头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种族特点,对于研究潮汕地区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因素和其他地区的区别具有特殊的意义。 2.该家系的临床特征特殊,国内外尚无报道。 3.实验方法上,根据以往报道的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出现的频率及致病基因所导致的临床表型特征,采取候选基因筛查法 ,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上消耗。 参考文献 1. Cui X, Gao L, Jin Y, Zhang Y, Bai J, Feng G, Gao W, Liu P, He L, Fu S: The E233del mutation in BFSP2 causes a progressive 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ataract in a Chinese family. Molecular vision 2007, 13:2023-2029. 2. Zhang L, Gao L, Li Z, Qin W, Gao W, Cui X, Feng G, Fu S, He L, Liu P: Progressive sutural cataract associated with a BFSP2 muta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Molecular vision 2006, 12:1626-1631. 3. Gu Z, Ji B, Wan C, He G, Zhang J, Zhang M, Feng G, He L, Gao L: A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CRYBA1/A3 causing autosomal dominant posterior polar cataract in a Chinese pedigree. Molecular vision 2010, 16:154-160. 4. Zhu Y, Shentu X, Wang W, Li J, Jin C, Yao K: A Chinese family with progressive childhood cataracts and IVS3+1GA CRYBA3/A1 mutations. Molecular vision 2010, 16:2347-2353. 5. Yao K, Tang X, Shentu X, Wang K, Rao H, Xia K: Progressive polymorphic congenital cataract caused by a CRYBB2 mutation in a Chin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