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君子之风PPT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什么是君子? 字典: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先生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 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仁与礼) 文的体现 第7.38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成语: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第15.9章: 教人具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第4.16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还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第4.9章: 勉励学生专心求道,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17.15章: 孔子认为鄙夫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对之表示极大蔑视。 成语:(1)患得患失 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 的利害。 (2)无所不至 A.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B.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第6.11章: 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 颜回的“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成语:箪食瓢饮 意思: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第7.16章: 本章表达孔子安贫乐道,轻视不义的富贵。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浮云: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高不可及。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先生说:“富贵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我也愿意做。如不可求,还是遵从我自己所喜欢的吧!” 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孔子乐在一个 “义”字。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义。 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他们为何而“乐”? 第7.19章: 本章孔子自述为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