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业]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论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doc

[农业]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论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论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

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论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 金针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同时金针菇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肝炎、心血管病,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金针菇被称为新世纪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另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进步,膳食结构将会有重大的改变,国际国内对食用菌的需求会持续增长,金针菇作为食用菌中的珍品,以其独特的品质更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从市场需求来看,食用菌在国际国内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以往的食用菌生产多是手工家庭式小农生产,受外界因素影响,产品季节性强,无法形成市场,因此食用菌必须发展产业化、规模化,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金针菇工厂化,可全年生产,天天出菇,产量稳定。 一、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现代生物技术和机械化、工业化技术的高度结合,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分为袋栽金针菇和瓶栽金针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是 1.培养料的选择及配制 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要合理,一般直径为1~2mm;棉籽皮、玉米芯要新鲜的,无霉烂变质现象。木屑、棉籽皮、玉米芯主要为金针菇提供碳源。米糠、麸皮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氮源,米糠、麸皮要用新鲜的,变质的米糠、麸皮尽可能不要使用。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2.菌包的生产 1)菌包袋的选择: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选用17.5cm×38cm×5丝的高压聚丙烯菌包袋,可保证菌包生产中不发生或少发生破袋,标准高度培养料的用量以及实现高温快速灭菌。(2)套环的正确套装:装套环时,要求把套环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基表面3~4cm处。套环若套得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再生菇头大,占去很大份量,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若套得太紧,不利于接种, 机械化自动菌包生产线制作菌包,保证每袋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催蕾一致、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3.接种 1:50,接种时,把菌种适当搅碎,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为了让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柄再生出数量多的菇蕾,菌种量需多些,一般每瓶菌种接栽培袋25~30袋 4.培养措施 19~21℃,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d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左右,培养25d,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袋。菌丝满袋后把培养室的温度降至14~16℃,再通过光线诱导,菌袋内培养基表面就会有菇蕾形成。 5.栽培管理与采 2~4cm,菌袋侧面壁薄膜鼓起时开袋。但要注意必须掌握好白色金针菇的菌柄不能变黄时开袋,否则开袋后容易烂菇,这是“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开袋后将菌袋移入子实7~9℃,湿度85%~90%,通风次数要少,时间略长,保持干湿交替,利于菌柄的伸长和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15d后,菌盖直径0.8~1cm,菌柄长13~15cm,进入采收期。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理念,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菌包生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企 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分三个环节:第一菌种、菌包生产,第二菌丝培养,第三出菇管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生产模式,由公司进行菌种菌包制作和菌丝培养,然后供给合作社或周边种植户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工厂和种植户的优势,工厂主要承担前期的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等技术密集阶段的工作,种植户则负责恒温房出菇管理,使种植户避免了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阶段技术密集的风险。 在日本和韩国金针菇工厂化实现了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生产场规模较大,工厂化设施栽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韩国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场——大兴农场日产量达到了10万瓶,栽培场以计算机智能控制菇房,整个生产过程按一定程序进行,仅在少量环节加以人工辅助操作。韩国工厂化生产的菌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小平菇等都已基本实现了液体菌种培养,每个菇场都采用自制的菌种。日本和韩国已普遍采用大口径瓶栽技术,一般采用容积1100~1400 ml,口径75~82 mm的专用聚丙烯塑料栽培瓶栽培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工艺装备也不断提高,如装瓶机从4000瓶/h提高到12000瓶/h,液体接种机也从4头接种发展到16头 我国目前多采用袋栽技术,袋栽金针菇工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