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docxVIP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及危险度自我测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粥样斑块越积越多,使得血管腔越来越狭窄或阻塞,就会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进而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1.先天因素: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性别因素:女性在绝经期前由于受雌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50 岁以前心肌梗死的男女比例是9:1,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心肌梗死病人也随之增加,到70 岁时,男女患病的比例接近1:1。遗传移速: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病,且发病年龄较早。2. 后天因素:尽管家族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改变的,但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并不占主要地位,重要的是后天因素的作用。目前公认的后天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1.主动脉硬化:通常无症状,但如果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或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便可迅速致命。2.冠状动脉硬化:可以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3.脑动脉硬化: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或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卒中,表现有眩晕、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意识丧失等;也可引起脑萎缩,表现为精神、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至痴呆等。4.肾动脉硬化:常引起夜尿增多,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5.下肢动脉硬化: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可发生足部坏疽(坏死)。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风险的评估方法如前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推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下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评估方法。该量表简单易行,适用于35~59岁人群,可以预测自己未来10年患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诸位不妨对号入座,自我评估一下,以引起自己对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足够重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危险度评估表(女性适用)第一步:评分年龄得分收缩压(mm Hg)得分35~390120-240~441120~129045~492130~139150~543140~159255~594160~1793≧1804体重(BMI)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mol/L)得分2405.2024~271≧5.21≧282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否0否0是1是2?第二步: 计算得分总和,对照下表得出10年危险性百分比总分10年ICVD危险(%)-20.1-10.200.210.320.530.841.251.862.874.486.8910.31015.611231232.7≧13≧43.1?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危险度评估表(男性适用)第一步:评分年龄得分收缩压(mm Hg)得分35~390120-240~441120~129045~492130~139150~543140~159255~594160~1795≧1808体重(BMI)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mol/L)得分2405.2024~271≧5.21≧282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否0否0是2是2?第二步: 计算得分总和,对照下表得出10年危险性百分比总分10年ICVD危险(%)≦-10.300.510.620.831.141.552.162.973.985.497.3109.71112.81216.81321.71427.71535.31644.3≧17≧52.6?诸位看官,你的得分怎么样呢?危险系数如何?在这里要告诫各位的是,无论你的分值如何,都应关注你的血脂检测指标并正确应对,只要你真正引起重视并积极面对,任何时候都是针对自身健康正确的决策,得分低的继续保持优势,得分高的从现在起你就制定方案,真正采取行动尽量降低你的分值。还是那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坚持低脂低热量饮食的饮食习惯,加上适度的体育锻炼.而血脂超标者一定不要不当回事或是讳疾忌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化浊降脂的中成药如血脂灵胶囊等,血脂超标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与西药调脂药联合服用,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降到安全范围以内,从源头上缓解或消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才是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王道。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