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师范333真题汇集14——17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 分,共30分) 1、中体西用【解析】“中体西用”由洋务派代表张之洞于 1898 年《劝学篇》中 提出,该篇分为内片和外篇,通篇主旨归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也称“旧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洋务派提出的 “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 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在“中体西 用”的形式下,“西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入。同时, “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 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新 式学堂,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 结构。“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 合理性。但“中体西用” 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 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 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要被新的形式所替代。 2、京师大学堂 【解析】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1896 刑部侍郎李瑞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首次向清政府提出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建议。此后,康有为等也多次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 月11日,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特别提出:“京师大学堂为各行 蒙学教育提示: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省之倡,尤应首当举办。”而后总理衙门委托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并排孙家鼐为管理大臣,管理京师大 学堂。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是 维新运动仅存的硕果,并与同年11 月正式开学。1990 年京师大学堂 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 年复开,并纳入清末学制体系,规模也逐 步扩大. 3、朱子读书法 【解析】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一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 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 法”六条,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子读书法六条包括: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4、贝尔一兰开斯特【解析】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匮乏的问 题。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 学生充任导生(monitor),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 其他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因此,它一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英国风 行三十余年,并流传到法、德、美、瑞士等国家。但采用这种方法, 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5、学习风格 【解析】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 蒙学教育提示: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60分) 1、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解析】北宋实行崇文政策,重视通过科举制度网罗人士,但却忽视 了兴学育才,学校教育受到很大冲击,国家深感人才匮乏。所以“兴 文教”的政策在宋初 80 多年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之后这个政策的 侧重点转移到兴学育才。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兴学运动,意在 改革科举,强化学校教育。 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 日,方许应举。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诗赋和经学。 明法科试断案,重视实践能力。 第三,创建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 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 结果: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 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且其 余波荡漾不息。 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是将太学分为外舍、 蒙学教育提示: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内舍和上舍,学生依据成绩依次升舍的制度。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 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 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 技之长的人才。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 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指南广东版》贯标培训资料.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冀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Q_GJXH 5-2020玻璃门锁企业标准.pdf
- 石油钻采设备及工艺自喷井采油及设备.pptx VIP
- 《 甘肃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内业资料指南 》.pdf VIP
- 三类汽车维修管理制度.docx
- 中美网络众筹融资模式比较研究--以Kickstarter和点名时间网站为例.pdf VIP
- 211安全工作法讲义 中原油田安全环保处.ppt VIP
- 2025年小学秋季开学家长会《育心育智,共促成长》.pptx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分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