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学暑期学校田野点简介-云南民族大学
附件 2.
民族学暑期学校田野点简介
一、新平腰街苦聪人村寨 (带队教师:刘劲荣、熊开万)
苦聪人,云南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深居哀牢山中。苦聪人自称 锅搓 ,清代“ ”
前后,又称为“古宗”。1956 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队在地处中越边界的
60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从上世纪 年代
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苦聪人逐渐走出山林,告别打猎
生活,实行定居定耕。苦聪人实行氏族外婚,男子要数年乃至终生从妻居住。苦
聪人信奉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重要节日有六月二十四和过年节。因世世代代生
活在高山峻岭中,苦聪人对亚热带森林中各种动、植物的识别和利用有许多独到
的经验知识。现苦聪人口约有四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金平、绿春、新平和墨江
等县。腰街镇,位于玉溪市新平县境西部,地处戛洒江畔,哀牢山脉中段东坡。
历史上,腰街为清光绪年间开辟的一个小集市,因街子建在哀牢山脚的小山腰上
而得名。新平腰街的苦聪人受彝、哈尼、汉族影响较深,文化上呈现出多元融合
的特点。
二、怒江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 (带队教师:李智环、黄昕莹)
马吉乡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特困乡,位于云南福贡县最北端、
东邻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南连本县石月亮乡,北接贡山县的普拉
底乡,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29.5公里。马吉米乡地处 “三江并流”
核心区,怒江纵贯全境,呈南北向“V”型谷地,是怒江峡谷风貌的典型代表。
乡内居住有僳僳族、怒族、白族、汉族等7个民族,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的95%
以上。马吉米村和马吉乡隔江相望,两地由铁索桥马吉桥连接,当地人主要通过
此桥过江。马吉米村以傈僳族为主,村民多信仰基督教,但依然保有浓厚的原生
宗教底色。该村属于贫困村,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作为贫困村,马吉米村得
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乡政府免费给村民发放电视接收器和核桃树苗。能歌善
舞的马吉米村村民经常表演本民族歌舞,并积极参与乡里组织的歌舞汇演竞赛。
马吉米村特色鲜明,村民面临着生计方式与社会生活的全面转型,虽为当地最贫
困的乡镇,却有着强大的歌舞文化传承动力,这些都很值得前去一探究竟。
三、昭通市彝良县中沟村 (带队教师:杨洪林、李建明、杨江林)
中沟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镇,为多民族聚居村,该村以汉族、苗
族和彝族为主,其中汉族2474人,苗族317人,彝族210人。中沟村是云南民
族大学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程的帮扶村,自2015年年底,云南民族大学已派出
由十名老师组成的扶贫工作队驻扎中沟,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贫困不仅仅是
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问题。民族学、人类学如何参与到社会发展中
来,一直是世界各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最前沿的学术问题。中沟村精准扶贫
的历程和经验是认识地方性知识与各级发展项目如何对接、碰撞和共创的最佳田
野点,将向我们呈现和展示知识、理念和文化在地方情景中的运作逻辑和实践经
验。此外,中沟村汉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之间长期交往,在共享区域文化的同
时,保持有各具特色的信仰仪轨和文化。汉族的民间信仰,苗族、彝族的基督教
信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沟汉族的民间信仰中,我
们将会发现和理解中沟的民间小庙如何成为 “通天塔”的奇妙历史和象征之旅!
四、德宏瑞丽市银井村 (带队教师:邵媛媛、黄晓赢)
11 --
瑞丽市西南约 公里,有一个世界少有的边境人文地理景观小寨 银井。有
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矗立寨中,国界线从该寨中央蜿蜒划过,是个典型的“一
寨两国”边境地区。所谓 “一寨两国”即国境线将同一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
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棚、村道、水沟、土
埂为界,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神圣的国境线而浑然不觉。寨子里的老百姓语
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
代相传。在这里,无论是中国还是缅甸,边民们常常往返两国。村内有一寨两国
水井、一寨两国秋千等景点。坐上“一荡两国”秋千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
银井小学里有很多缅甸 “小留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对面芒秀村村民的子女,
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