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生物家蚕研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式生物家蚕研究进展

模式生物家蚕研究现状 李林 生物技术 2013级创新班 222013331012032 摘要:生物学研究的历程中,有一些特别的生物作为模式研究对象,对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家蚕除了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世代短,子代群体大,遗传背景清楚,便于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成本低,并且遗传资源丰富等模式生物的基本特征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家蚕不仅是重要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昆虫,而且是少数已完成基因组计划从框架图到精细图、重测序的代表物种。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典型代表和理想的生物学模型,对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在人类疾病、现代生物学以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家蚕;模式生物;研究应用 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模型以研究特定生物学现象,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研究模式生物得到的结论,通常可适用于其他生物。目前一些物种被大家公认为是优良的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斑马鱼、噬菌体、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海胆、拟南芥、水稻、烟草等。它们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应用范围比较广。家蚕是鳞翅目蚕蛾科、以桑叶为饲料的完全变态昆虫。20 世纪初, 家蚕就成为著名的模式生物 。2002 年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将家蚕确定为鳞翅目模式昆虫。2009年家蚕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为家蚕模式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作为鳞翅目昆虫的典型代表和理想的生物学模型,家蚕不仅对动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在人类疾病与医药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模式生物家蚕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1 .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蚕和人同样具备调节血液中糖浓度即血糖值的功能。在蚕的饲料中添加葡萄糖或蔗糖,血糖值立即上升。含葡萄糖的饲料给蚕吃,蚕的血糖值就会上升。这样的血糖值上升的状态如果持续下去,蚕的生长发育将受到抑制。也就是说,高血糖状态不仅仅对人类,而且对蚕来说也影响健康。蚕的生长发育受阻程度,依赖于添食的葡萄糖浓度。蚕的这种生长发育受阻,一经添食人胰岛素就可以恢复。蚕体内存在和人胰岛素相似结构的激素Bombyxin(蚕素)。Bombyxin 的受体和胰岛素结合,就对蚕的高血糖起到治疗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蚕和人的分子机制是相同的。上述添食葡萄糖引起蚕的高血糖症状,用人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添食也可以得到改善。以葡萄糖和胰岛素为对照,用蚕模式进行未知物质对血糖值的影响的检测,发现某食品有降低血糖值的效果,但是生产它的原料却没有效果,可能是加工过程中产生了某种有效物质或者是浓缩了某种有效物质的缘故。根据这个实验结果,Sekimizu 等用蚕作糖尿病模式动物,从农产品和食品中寻找有降低血糖作用的物质,以求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对筛选到的有降低血糖作用的物质作进一步分离精制,再用哺乳动物模式证实了这些物质的有效性。用糖尿病蚕模式评价、筛选降血糖药物的方法已经申报日本专利。 1.2 在人类SPR 缺损症研究中的应用 Yan Meng 等提出,用蚕的“黄体色致死突变”作为人的SPR(墨蝶呤还原酶)缺损症和帕金森氏病治疗方法的研究模式。已知SPR 是作为酪氨酸氧化酶等辅酶使用的四氢生物蝶呤(BH4)的合成酶,SPR的缺损引起人类或哺乳动物生长和运动障碍。蚕幼虫正常体色是青白色,“黄体色致死突变”的2 龄幼虫全身浓黄色,因不能摄食而致死。这种黄色色素是黄嘌呤(2-氨基4,6-二羟基嘌呤)。这个突变发生的原因是墨蝶呤还原酶(SPR)基因结构异常引起SPR 酶活性显著降低。给黄体色致死变异体经口添食四氢蝶呤BH4,2 龄幼虫正常生长,有部分个体能达到成虫。同样,经口添食多巴胺(dopamine),也照样正常生长。这些结果表明,“黄体色致死突变”蚕致死的原因是:BH4 的不足使酪氨酸氧化酶活性降低,多巴胺的合成量就变低,家蚕不能进行摄食行为所必要的神经活动。已知多巴胺的分泌量降低也是人类帕金森氏病的原因。因为蚕的黄体色致死突变由BH4 和多巴胺的添食而救活,今后可以把蚕作为研究人类SPR 缺损症和帕金森氏病治疗方法的模式动物。 模式生物家蚕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变态和再发生发育模式 家蚕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有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之分。家蚕为卵越冬(滞育)昆虫,滞育卵在低温环境下可以维持3-6 个月,有些甚至1-2 年,这种特性使家蚕成为航天生物学研究的优势动物,日本、中国、前苏联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在太空进行了多次重力、辐252射对家蚕胚胎发育、再生、生殖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家蚕整个世代中,只有幼虫期从外界获取营养和水分,而且只能从桑叶或饲料中获取,因而家蚕是昆虫营养生理和毒理研究理想的材料。家蚕幼虫期有4 次左右的生长蜕皮,还有幼虫化蛹过程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