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山五园ppt
* 园林历史与文化 优美的古典园林,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浓缩了山水、建筑、宗教、绘画、文学等各方面的内容。海淀的建园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辽金又有发展,到明清达到鼎盛。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园林都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 一、明代的私家园林 1、勺园胜景 米万锺《勺园次韵诗》 明代米万钟的勺园 2、今日勺园 北大勺园 北大勺园古建筑 3、清华园 清华园与今天的清华园同名,但不是一个地方。清代清华园与勺园相邻,位于今天北京大学西墙外。 在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有一片泉泽遍野,群峰叠翠的地方,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在这些皇家园林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三山五园”了。 二、清代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的由来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北郊一带清代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 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 清漪园(颐和园) 畅春园 玉泉山静明园 圆明园 实际上,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不止五座,除五园之外,还有长春园、绮春园、西花园等。这些皇家园林连同附近的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等90多处亲王、公主、贝勒庄园一起构成了北京西郊自海淀镇至香山一带独特的人文景观。 如此集中的皇家园林为世所罕见。这主要还是得力于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北京作为京城的人文优势。 在北京的西北郊海淀西北一带,素有“神京右臂”之称的西山,层峦叠嶂,绵延不绝,宛如飞龙,在湖溪妩媚之外平添几分伟岸和雄奇。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远远拱列于北京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它们附近泉眼遍布,溪流淙淙,汇而成湖,星罗棋布,故名“海淀”。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山水衬映,形成有如江南水乡的优美自然景观,又称“塞北江南”。这在华北地区是不多见的。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但金、元、明三代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在修建北京的城池和城内的皇宫。这里真正成为皇家独占的宫廷园囿,还是清王朝兴起以后的事。 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北京西北郊区泉水丰富,风景秀丽,早在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区建立了名为“八大水院”的八处离宫。明时在此营建了多处带有园林的寺庙和私家园林,最著名的是外戚李伟的清华园(清代改建为畅春园,与现存的清华园同名异地)和米万钟的勺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内)。但明朝时期由于西北存在蒙古边患,没有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园林。 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族游猎文化影响,其皇帝不喜久居宫城,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他们十分热衷于园林的建设,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基本奠定了京城皇家园林的建设格局和规模,“三山五园”就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康熙中期,首先在清华园遗址上兴建畅春园。此后,一直到乾隆嘉庆之间,历时百余年,终于在北京城的西北近郊,建成了东西长达20余里的皇家园林区。其间离宫别馆接踵而起,殿阁楼台,遥遥相望。周围又绕以八旗营房,严事护卫。 康熙帝即位初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成为北京西郊第一处常年居住的离宫。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开始大规模扩建,将其面积由300亩扩大至约3000亩,并命名了“圆明园二十八景”。乾隆帝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兴建。他首先在乾隆二年(1737年)将圆明园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随后在乾隆十年(1745年)在其东边修建长春园。同年在香山修建静宜园,建成二十八景。1749年(乾隆十四年),为向其母祝寿,在瓮山(改名万寿山)兴建清漪园,至1764年建成。同一时期对太后居住的畅春园进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园,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1750年(乾隆十五年)扩建玉泉山静明园(1692年由澄心园改名),将玉泉山全部圈占,并修建了静明园十六景,1759年建成。1760年,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竣工。1769年,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至此“三山五园”工程基本全部完成。 2、三山五园的兴建 3、三山五园与清朝皇帝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