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PDF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所属朝代:未知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
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
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
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
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
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1)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
江南),王维好友。 (2)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3)英灵:有
德行、有才干的人。 (4)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5)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
指隐居生活。 (6)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
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
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
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寒食:古人以冬至后
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
,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8)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9)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10)未几:不久。 (11)“吾谋
”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
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12)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
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
“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
、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
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
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
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
,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
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
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
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
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
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
,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
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
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
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创作背景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