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斜坡稳定工程地质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斜坡稳定工程地质分析

斜坡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王兰生 斜坡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大纲) 1. 慨述 2.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3.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 4.斜坡破坏后的运动学 5.斜坡稳定性与内外营力的关系 6.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系统 7.斜坡变形破坏防治对策 8.典型实例 2.1.慨述 图2-2 斜坡稳定问题工程地质分析系统框图 斜坡变形破坏的典型实例 1 大河口电站变形破裂实例(1995) 2 意大利Vajont 电站大滑坡 (1963.10)  3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2003.7)  4 日本长野地附山滑坡(1981) 5 长江三峡新滩滑坡(1985.6.12) 6 岷江叠溪地震堵江滑坡(1933.8.10) 7 暴雨滑坡 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坝前大滑坡 1963.10 瓦依昂电站大坝远眺(下游) 瓦依昂大坝下游面 173m 瓦依昂滑坡发生前的大坝 1963年 1730m高双曲拱坝 VAJONT滑坡后的大坝 下游远处为再建的隆加罗勒村 三峡水库区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2003.7 日本长野地附山滑坡 1980 日本长野地附山滑坡平面图 1980 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后) 叠溪较场滑坡堰塞湖(小海子) 2.2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2.2.1斜坡岩(土)体应力应变场特征 (1)斜坡含有平缓的或倾向坡外的软弱结构面时,在成坡过程中有利于上覆岩体中水平构造剩余应力的释放和结构调整,使其应力状况由重力场和剩余应力叠加型向重力场转化。拉应力区有所扩大,易形成拉张破裂。 (2)软弱结构面倾向坡内,往往可约束部分剩余应力,随斜坡继续变形而逐渐释放。 (3)坡内含有软弱层(带),其影响与它在成坡过程中,压缩变形或塑性流变程度有关,可使上覆岩体中拉应力区和可能的破坏区明显增加,更易被拉裂解体。 (4)由于斜坡的变形破裂或风化等原因,在斜坡坡面或临空面附近形成一应力降低带;而应力增高带则分布在一定深度以内。在河谷地区,由于斜坡不同部位经历变形的历史和表生改造程度不同,应力增高带的分布深度也有所差异。 斜坡成坡过程中地应力场的变化 〔1〕应力场发生重分布,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无论是在重力场条件下,还是在有残余构造应力叠加的情况下,其总的特征是愈靠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迹线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之近于正交; 〔2〕应力场出现分异,形成应力集中带。在坡脚一带形成应力增高带,是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集中带、在坡缘一带形成拉应力集中带; 〔3〕主应力迹线发生偏转,最大剪应力迹线,由成坡前的直线型转化为凹面朝向临空面方向的圆弧型; 〔4〕临空面附近由于径向应力实际近于零,实际处于两向或单向应力状态(不考虑斜坡走向方向的力σ2时),向内逐渐转变为三向(考虑σ2时)。 斜坡形成过程中,岩体内部应变能的释放与变化也会改变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2.2.2斜坡变形破坏分类 2.2.2.1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一般分为卸荷回弹(unloading rebound)和斜坡蠕变(slope creep)两种方式。 斜坡的蠕变是在坡体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这种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生一些新的表生破裂面(图2-4)。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defomed rock mass)。 图2-4 岩体中与卸荷回弹有关的结构面的主要类型 2.2.2.2斜坡破坏的分类 将崩落(塌)(falling)、滑落(坡)(sliding)和(侧向)扩离 (1aterl spreading)作为三种基本破坏方式(图2-5),也是斜坡失稳(slope instability)的基本方式。就岩体破坏机制而言,崩塌以拉断破坏为主、滑坡以剪切破坏为主、扩离则主要是由塑性流动破坏所致。 图2-5 斜坡破坏(失稳)基本类型图表 坡滑术语样板图 图2-6 坡滑术语样板图 1.冠(crown);2.主断壁(main scrap);3.顶(top);4.头(head);5.次断壁(minor scarp);6.主滑体(main body);7.足(foot);8.趾尖(tip);9.趾(toe);10.滑动面(破坏面)(surface of rupture);11.滑面趾(toe of surface of rapture)或剪出口;12.分离面或滑覆面(surface of separation);13.变位体(displaced material);14.减损带(zone of depletion);15.加积带(zone of accumulation);16.减损拗陷(depletion,断壁、原坡面和滑体后缘台面围限的空间);17.减损体(dcplete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