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面沉降1-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面沉降1-1

地 面 沉 降 灾 害 地面沉降: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 高程缓慢降低的现象。 地面沉降灾害(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层下降的地质活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内 容 一、地面沉降灾害的表现形式 二、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 三、地面沉降灾害的调查评价 一、地面沉降的表现形式 不均匀地面沉降加速了地铁隧道设施的磨损 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并使防汛工程建设投入增加。 农保田常年受淹,不能耕种而损毁 据统计,嘉兴市平均田面高程为2.29m,水位每增加10mm,淹没面积增加1.6万亩;若按年平均沉降量20mm计算,每年因地面沉降增加淹没面积将达3.2万亩. 二、地面沉降的主要特点 区域易发性 时间累进性 过程渐变性 成因复杂性 后果难以逆转性 过程渐变性 过程渐变性 成因复杂性 影响因素多 构造沉降:新构造沉降、断裂活动; 软土层次固结变形沉降; 排水固结变形沉降; 工程加荷引起承载土体固结变形沉降。 复合性强 二种、三种或四种因素叠加, 综合作用。 构造沉降、软土层次固结变形叠加建筑物荷载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据“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004) 软土: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固结状态 欠固结状态:Pc Po 正常固结状态: Pc=Po 超固结状态: Pc Po Pc(前期固结应力):土层在地质历史过程中迄今所受到的最大有效应力。 Po(自重应力):土层现阶段所受天然荷重。 珠江三角洲部分钻孔软土的压密状态判断表 整个线路沉降量范围值0.211-0.73m,平均沉降量0.443m,沉降速率44.3mm/a. 软土层厚度 13.2-26.5m, 相应十年沉降量: 0.243-0.658m 沉降速率: 24.3-65.8mm/a 后果不可逆性 粘性土释水压密时,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即使孔隙水压力恢复,粘性土仍保持压密状态,发生塑性变形。 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附加应力增加至其前期固结压力时,含水层通过颗粒间的明显滑动与滚动来调整含水层颗粒骨架而逐渐形成新的应力平衡。当含水层附加应力超过其的前期固结压力时,也将呈现塑性变形特征。 地面沉降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浅部第一、二软土层表现为持续压缩的流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压缩速率增大了近一倍,达3~4毫米/年。 —当第五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含水层变形量急剧增加,非线性的变形特征明显。在第五含水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的沉降量高达60毫米/年,占华漕地面沉降中心的46.7%。 劳动公园第四承压含水层应力—应变轨迹特征 -随着第四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经历了由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向塑性变形的演变过程。 地面沉降的调查与评价 地面沉降灾害调查评价内容 地质环境条件;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 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及效果,提出预防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平原区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构造:新构造沉降、活动断裂; 地形地貌: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前缘、山间盆地的地表形态及高程变化、水系分布及流向、湖沼水域面积及其变化; 松散沉积层厚度、岩性、垂向组合; 各土体(重点是软弱压缩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含水层的分布、厚度、补给条件。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下水、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 地下水水位降低及影响范围; 城市建设(路、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中和竣工后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地面沉降区沉降发生时间、分布范围、形状、面积及累计沉降量、历年变化与沉降速率的调查与分析;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实例介绍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下水资源与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25万)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目标任务(三模一专一网) 建立基岩构造模型(剖面对比、基岩埋深编图、活动断裂调查、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 建立第四系结构模型(综合孔分析-剖面对比-沉积相古地理编图、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 建立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模型(含水层、弱透水层的划分对比、开采量调查、边界条件的确定、以地面沉降为约束条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确定临界水位); 地面沉降专题研究(历史与现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