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多音字汇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要点
一、 1.《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2.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3.潮来时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声音)、(样子)、(气势)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三、1.《鸟的天堂》一文的作者是巴金,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群鸟活动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2.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特指高大茂盛的大榕树),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群鸟活动的景象,感到鸟儿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
应(yìng)接不暇 不可计数(shǚ) 树干(gàn) 不禁(jīn)兴奋(xīng)
四、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重点句子理解: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的声响。真是“天下奇观。”)
3、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说明榕树很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充满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本诗前两行,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午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后两行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者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地点和角度各不相同,题目中,“题”的意思是(书写、题写)。《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朝(陆游)。诗中(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概括成一个成语是(绝处逢生)。
一、解释词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处在庐山之中。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之年总能用丰盛的东西招待客人。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困境过后便是是光明。2、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题西林壁》的哲理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客观全面。
4.《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爬山虎的脚》,本文作者(叶圣陶)。作者通过(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易错字音:
空(kòng)隙 均匀(jūn yún) 重(chóng)叠 触着(zháo)墙
叶茎(jīng) 蛟(jiāo)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