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1.BS/WC灭活菌苗(BS/WC dead bacteria vaccine ) 由提取的或重组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BS)及杀死的全菌细胞(WC)组成。 2.CVD103-HgR减毒活菌苗(Levine 1998) 在美国获准,为一次剂量的霍乱活菌苗。它是由霍乱经典型569B菌株构建而成的CVD103减毒株(CTA-B+)。并在其染色体溶血素基因nlyA位点插入汞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 3.以沙门氏菌为载体表达霍乱弧菌O抗原的伤寒/霍乱双价菌苗。 4.O139减毒菌苗候选株CVD112及Bengal-15 表6-5 重组霍乱菌苗的特性 Levine et al(1988b) N.D N.D 100 中等 △ctxA, △hlyA O395(Classical Ogawa) CVD105 Levine et al(1988b) N.D N.Df 40 无 △ctxA,胸腺嘧啶营养缺陷型 O395(Classical Ogawa) CVD102 Kaper et al.(1984) 20 90 100 中等 △ctxAB,Hgr NI 6961(E1Tor,Inaba) JBK70 作者 口服副反应a 亲株(生物型,血清型) 攻击苗排菌率(%)d 保护率(%)c 定居率(%)b 特性 菌苗株 Taykor et al (1994) N.A 80 100 无 △attRSI △recA::htpG-ctxB Strr,丝状,缺乏制动性 C6 709(EL Tor,Inaba) PERU-14 Taylor er al (1994) N.Ae 87 83 轻微 △attRSI △ reca::htpG-ctxB Strr C6 709(EL Tor,Inaba) PERU-3 无 569B(Cassical,Inaba) Levine et al (1988a 29(Classical)83(EI Tox) 100(Classical)63(EI Tor) 28 △ctxA hlyA::mer CVD103-HgR Coster et al (1995) 42 83 90 无 △attRSI △recA::htpG-ctxB Strr,无制动性 MO10(O139) BENGAL-15 82 △attRSI △recA::htpG-ctxB Strr,无制动性 C6 709(EL Tor,Inaba) Kenner et a(1995) 80 60 无 PERU-15 a副反应包括由疫苗株引起的腹泻,腹部痉挛,厌食,发热 b服苗者粪便中排菌苗株的百分率 c用野生株攻击服苗者不发生腹泻的百分率 d攻击后在服苗者粪便培养中可查到野生型霍乱弧菌的百分率 e未得到数据 f未做 另外,发现霍乱毒素是很强的黏膜免疫原,能有效刺激黏膜sIgA及血清IgG反应,及黏膜免疫记忆反应,对CT及CTB的免疫佐剂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多种蛋白、多糖及病毒、细菌等的免疫佐剂效果得到肯定的认识。进展情况见表6-6。 表6-6 CT/CT-B佐剂应用的抗原 (Walsh,1993) i.m S.mutans Gtf.1:pho A融合蛋白 (Tomasi et al,1994) p.o,i.m 呼吸道合胞病毒FG糖蛋白(CT/CT-B) (Takahashi et al.,1990) i.m 流感病毒溶血素(CT/CT-B) ? S.Mutans蛋白质抗原(CT-B) (Czerkinsky et al,1989;Wu and Rusell,1993) p.o S.Mutans抗原I/II(CT/CT-B) ? ? (CT-B) ? ? 链球菌 (Bessen and Tischetti,1988) i.m 链球菌M蛋白(CT-B) (Jackson et al,1993) p.o 破伤风类毒素(CT) ? ? 蛋白质 参考文献 途径 抗原(佐剂) (Zhang et al,1995b) p.o 阿米巴原虫多肽-CT-B融合蛋白 (Bourguin et al.,1991) p.o 弓形体(CT) (Czinn and Nedrud,1991) p.o 幽门螺杆菌(CT) ? ? 细菌/原生动物 (Reuman et al, 1991) i.n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Muller et al,1995) i.n Neasles病毒(CT-B) (Nedrud et al. 1987) p.o,i.m 仙台病毒(CT) (Chen and Strober 1990) p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