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疾病概论教学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康的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WHO);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机体自稳态破坏,从而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异常改变,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这种异常的生命过程称疾病。 强调: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有他(她)的社会性,如参加工作、学习、社交等能力。;“亚健康”状态;引发因素: 1.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长期超负荷 2.自然衰老 3.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的前期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如经前期) 意义: ?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从理论上打破了人们对待疾病的误区:要么有病,要么无病。 ;二、疾病的原因和条件;1. 外界环境因素(外因) 外界致病因素作用 (1)生物性因素:侵袭力、毒力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2. 机体内部因素(内因) (1)遗传性因素:遗传病、 遗传易感性疾病 (2)先天性因素 (3)免疫性因素: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4)精神、心理因素 防止医源性疾病;条件: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条件是疾病的非决定性因素,不是疾病发生的必需因素,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但可以左右病因的作用,促进(诱因)或阻碍疾病的发生。;创伤;实践意义: ? 抓住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打断因果锁链的主要环节,针锋相对地进行治疗。 ? 掌握因果转化的发展规律,在治疗中夺取主动权。; 在疾病发生发展的链式反应中,存在着两类变化:损害性变化与抗损害性变化,损害与抗损害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决定疾病发展的转归。 损害性变化:机能、代谢、形态的损伤 抗损害性变化:防御反应、代偿反应;创伤;实践意义: ? 医生应识别并消除损害,扶植抗损害,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 在一定的条件下,抗损害可转化为损害。医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进行治疗。;(二)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2. 体液机制 (全身性、局部性、细胞因子);;;原始病因;(一)康复(recovery,rehabilitation);(二)死亡(death);自然寿命计算 ? 成长期的7倍 (20-22)×7=140-150岁 ? 性成熟期的8-10倍 (14-15)×(8-10)=110-150岁 ? 据细胞分裂最高次数推算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最多分裂50次,推算 为110岁;2. 传统死亡的分期: ? 濒死期(impending death) 脑干以上深度抑制,意识模糊或昏迷 ? 临床死亡期(clinical death) 延脑以上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 特征:呼吸停止、心搏停止、反射消失 6-8分钟内,脑细胞变化可逆。复苏! ? 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 death) 各器官组织相继发生不可逆变化,代谢停止。 ;3. 脑死亡(brain death) 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停止,导致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是现代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实践意义 ? 排除了“假死”状态:呼吸、心跳停止并非必然死亡,在人工循环和机械通气等抢救下,可能得以复苏。 假死:各种机械性窒息、大量中枢神经抑制剂、电击伤、过冷、体温过低。 ? 有利于指导复苏抢救的进行:应??脑死亡到来前救治。 ? 有益于开展器官移植。;循环和呼吸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或整个脑全部功能不可逆的终止;主要内容;参考文献;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