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学稿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心脏瓣膜病 目 录 一、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病 四、风湿病 七、心肌炎 八、心功能不全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概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疾病。 脂质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内膜灶性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引起一系列继发病变,尤其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缺血性改变。 多见于中老年人。北方略多于南方。 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并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和动脉中膜钙化。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脂斑、脂纹期 由脂斑、脂纹病变发展而来。 肉眼观,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呈瓷白色蜡滴状; 镜下观,病灶由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脂质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组成厚薄不一的纤维帽,在纤维帽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纤维斑块期 内膜面可见不规则隆起的斑块,颜色初为浅黄或灰黄色亦可呈瓷白色。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纤维斑块期 纤维斑块深部的细胞发生坏死并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 肉眼观,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突起又向深而压迫中膜。深部为粥样淡黄色坏死物; 镜下观,纤维帽层下见大量不定形红染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针样空隙是胆固醇结晶因制片过程中被溶解而成)和钙化,边缘和底部增生肉芽组织和泡沫细胞,伴少量淋巴细胞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粥样斑块期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粥样斑块期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变化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性猝死 第二节 冠心病 临床类型 由于心肌急剧性、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疼痛常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持续时间约数分钟;休息或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硝酸酯制剂)可缓解;因激动、劳累或寒冷等诱发。 其发生机制是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代谢不全产物堆积,刺激心肌局部交感神经末梢至大脑而产生绞痛感。 第二节 冠心病 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轻型):多在过度劳累、心肌耗氧量增多时发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频繁发病,在心负荷或休息时均可发作。病变累及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处心肌发生纤维化,心肌细胞变性、萎缩和坏死; 变异型心绞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在休息或梦醒时发作。由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发作性痉挛引起。 第二节 冠心病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引起供血区持久的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发生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用硝酸酯制剂或休息不能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衰。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同时合并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冠状动脉持久性痉挛、休克、心动过速、劳累、情绪激动等,造成心肌缺血而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则发生心肌梗死。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50%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25%发生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的后1/3及右心室大部分,此为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心腔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和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严重者融合累及整个内膜下心肌,直径约0.5~1.5cm,其厚度不及一半; 透壁性心肌梗死(厚壁梗死):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2.5cm 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但已深达室壁2/3以上。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肉眼观:属贫血性梗死,一般早期无明显变化,6小时以后肉眼才能辩认,梗死灶呈灰白色或灰黄色,不规则的地图状; 镜下观: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呈均质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梗死边缘出现充血、出血带;1~2周梗死边缘出现肉芽组织,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织。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血管充血、出血,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肿胀,细胞核消失。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临床生化变化: 心肌细胞受损后,肌红蛋白迅速从心肌细胞逸出入血,在心肌梗死后6~12小时内出现峰值,心肌细胞内的各种酶释放入血,如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S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GPT)、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 24小时后血清浓度达最高值。测CPK值对心肌梗死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第二节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合并症: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