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泽雅风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它课程]泽雅风光

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的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境内,相距市区18公里,景区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区内景观以群瀑、碧潭、幽峡、奇岩为特色,融朴野的山村风情为一体,有七瀑涧、金坑峡、高山角、珠岩、西山、龙溪、崎云、五凤八大景区,230多处名胜景点。泽雅,顾名思义,“泽”为水,“雅”为美,当是多秀水之处。七瀑涧景区一涧七瀑,一折高一折,一瀑胜一瀑;第一瀑深箩漈似从天而挂,吼声如雷;龙虎瀑、九条漈、落霞瀑三瀑相连,高达120余米,形态各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金坑峡天门峰,壁立千仞,鬼斧神工。高山角景区岩洞众多,鸳鸯洞,清静幽邃;清风洞,冬暖夏凉。境内之潭,澄绿碧透,永不枯竭。莽莽大山中生长的82属245种植物,名贵的如银杏、百年银桂、红豆杉;活跃在山间的长毛猴、野鹿等三十多种野生动物也倍增泽雅山水的魅力。古老的泽雅有始建于元至正年间的寂照寺,明朝建造的漫水桥——永宁桥,明清时的古建民居,富有底蕴,宋代延续至今素有“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之称的纸山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及“正月十三”挑灯节,丰厚的人文景观与原始野韵的自然山水风光共同构成一幅宁静、古朴、独特的浙南山水画卷。 金坑峡景区是泽雅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距市区35公里,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境内山清水秀,林郁竹翠,峰险洞幽,岩怪石奇,瀑美潭碧,素有浙南大峡谷、温州第一峡美誉。金坑峡内一溪九瀑,形态各异:有半岭飞瀑、金坑银瀑、珠绫瀑、龙须瀑等,一瀑胜过一瀑,瀑瀑引人入胜。峡内奇峰怪石,移步换形:有老鹰岩、金鸡石、天柱峰、五指峰、蜡烛门、金蟾望月、狮子饮水、悟空脸谱、老翁听瀑、大小天门等,鬼斧神工,叹为观止。此外,还有通天洞、穿山洞、盘丝洞、峡谷天池、雄狮舞球和千年红豆杉群落等众多景点。 景区内人文景观得天独厚,保持着南宋通往京城的驿道古栈、古代原始造纸作坊、三个原始古村落以及古桥粱、古庙宇等众多景观。还有仙女浴池、七姐妹树、仙女更衣洞、岩太师洞等优美的传说。 景区内新开发了农家乐参与性休闲活动,有舂米、磨麦、做豆腐、捣年糕、贴春联、农家耕作、原始造纸、碧潭泛舟、溪边垂钓、混水摸鱼、峭壁攀岩等10多个趣味盎然的项目,并设有山乡器具博物馆,是体味农家生活,领略民俗风情的胜境。 自唐代起,温州的泽雅、瞿溪一带就有生产蠲纸的记载。瓯海区南白象塔1965年出土的唐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佛说观无量帮寿佛经》用纸残页即为温州蠲纸。根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北宋时温州蠲纸年贡500杵,由郡治负责。明朝初年,瓯海泽雅开设造纸局。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温州大守何文渊体恤民情,奏请水质浑浊,不宜再造蠲纸。明朝廷系统盘国鉴此,遂撤造纸局。自此蠲纸停产,而由福建传入,同样以毛竹为原料的屏纸生产却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明洪开二十九年进士、户部尚书、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撰文的泽雅南山《林处士墓志铭》记载,泽雅先民明初即开始从事屏纸生产,泽雅先民原系福建南屏一带人,因避乱迁来此地。迁居后,发现泽雅一带多水多竹,正适合造纸。于是重操旧业,进行南屏纸的生产,使福建南屏的造纸技术在泽雅落地生根。? 在清初禁海迁界以后,泽雅居民逐渐增多,加之山区僻远,地少林多,交通闭阻等特殊情况,使屏纸生产得以发展,大多数农民从事屏纸制作手工生产,以此来维持生计。据统计,解放初期这一带纸农约有十万余人,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经济收入占当地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五,其规模可见一斑。当时生产的屏纸种类很多,有“四六屏”、“六六屏”、“小刀包”、“方羔”等二十多种。除了“四六屏”可供包装、引火、卫生日用外,其它大多数是迷信用纸。后经过西岸周吉升、雁门黄正昌等人的倡导,又加上王仁兴、永嘉纸行等店铺在上海打开销路,“四六屏”生产才得以发展,逐步运销至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台湾等地,销量十分可观。当时生产屏纸的纸农称为槽户,由于工艺水平较原始,槽户劳动非常艰苦。大多数纸农全家动手辛苦劳累一整年,生产的几十担纸只能全家糊口。屏纸的集散地是三溪(瞿溪、雄溪、郭溪),较早的纸行有瞿溪的胡昌记、黄正昌、陈茂来、林昌记,雄溪的陶升记、张仁六,郭溪的杨昌记等。? 明清时期在纸的制造及加工上吸取了历代经验,达到最高水平,但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此时开始出现有关造纸技术的系统而明确的记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杀青》章中对造竹纸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所反映的是江南民间纸坊的技术。明初王宗沐撰修的《江西大志》中则详细记载了官办槽坊的造竹纸技术,其工序过程有浪费现象,不如《天工开物》中所述过程简练。清人严如煜在《三省边防备览》之《山贷》卷中提到纸厂地址的选择,必须在盛产竹林,有青石而且近水之地,所谓“有树则有柴,有石方可烧灰,有水方能浸料”。其中所载造纸工序与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