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链与闭链运动PPT.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链与闭链运动PPT

研究 1980 年,Bair 的研究显示,适当的有控制的负重能使韧带修复细胞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更有序,增加韧带的质量和愈合率,过度的负重能引起韧带的断裂。可见在韧带康复的早期适当的负重是有必要的,但必须控制好负重的时机和程度。 2000年, Toutoungi 等报道, 在下蹲时, 前交叉韧带上应力的峰值出现在膝关节屈曲 35-40°时,大约为 0.55 倍体质量,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应力减小, 超过 50°后负载就很少了。而后交叉韧带的应力峰值则出现在屈膝 90°附近, 可超过4倍体质量, 下蹲到最低点时, 大约为体质量的 3.5 倍。所以, 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下蹲运动是比较安全的,而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则采用从 70到 0°的等速伸膝更安全。 Escamilla 等 还指出下蹲能锻炼股四头肌、 腘绳肌和腓肠肌, 因此认为多数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进行 0-50°的下蹲训练都是有效并且安全的。 研究 1995 年, Bynum 等对两组用髌腱中 1/3-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采用了分别包含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康复程序, 对比其效果。首先, 所有患者术后都配戴允许膝关节有 0-90°屈伸活动范围的支具, 且术后第1天就开始被动 (0-60°)和主动的无阻力运动, 允许患膝部分负重。随访 1 年后,KT-1000关节测量仪测量结果显示: 与开链运动组相比,闭链运动组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度更接近正常。 研究 2004 年Witv rouw E对开链式功能锻炼和闭链式功能锻炼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进行对比。该文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对60 例病人进行长达 5年的随访,评价和对比开链式功能锻炼和闭链式功能锻炼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长期疗效。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 5周的开链式功能锻炼和闭链式功能锻炼(没有其他治疗措施干预) ;在治疗结束后 3 个月和 5年评估病人的主观症状、 关节功能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作为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发现, 随访 5 年后,两组病人均得到了良好的疗效,而且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的结论是,开链式功能锻炼和闭链式功能锻炼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具有相似的、 良好的长期疗效。 该研究本人认为最具有循证医学价值。 成鹏等观察开链、闭链测试对屈伸膝肌等速测试的影响, 为闭链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和康复系统及其提供的闭合链附件, 对比观察开链、 闭链测试对健康男性屈伸膝肌等速测试的影响, 比较了峰力矩(PT) 、 相对峰力矩 (PT/BW) 、 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 、 总功 (TW)、 相对总功 (TW/BW) 和平均功率(AP), 用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无论是慢速收缩还是快速收缩, 闭链测试结果同开链测试结果明显不同。结论: 闭链对屈膝肌的力负荷较开链时小, 是一种安全、 可靠的康复方法。 国内研究1 采用闭链运动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闭链运动为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质量所进行的运动(近端肢体在固定的远端肢体基础上移动)闭链运动使原动肌、协同肌和拮抗肌同时兴奋,易化患肢腓骨长、短肌,胫前肌,预防足内翻,可以明显增加患肢的稳定性和灵巧度,并且这种治疗功能的改善可以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重建患者的步行能力对于促进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患者采用闭链运动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使患者身体力线保持良好,解决了协调障碍,所以偏瘫患者才能走得更自然放松 国内研究2 李放等研究闭链测定负荷对健康成人下肢位置觉的影响 以往的本体感觉测定多采用无外加负荷的开链动作.因此常测定单一关节.如膝关节。李放的研究采用闭链动作,因而是整个下肢综合性的位置觉。根据拉菲尼感受器的生理机制.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应该能形成更准确的位置觉。该实验结果表明,随关节负荷逐渐增加,位置觉会逐渐精确。此点在康复技术上也有相应的意义.即予以本体感觉刺激时.较大的刺激易诱发准确的位置觉.从而易于形成准确的运动控制。 本体感觉由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半月板和皮肤等处传入的信号整合而成.分别在脊髓、脑干和皮质水平获得处理,其形成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可维护关节稳定,并对姿势、平衡和步态进行调整和维持.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包括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包括机械刺激感受器和伤害刺激感受器,前者主要由感受关节运动觉的快适应性的帕西尼小体及感受位置觉的慢适应性的拉菲尼感受嚣和高尔基感受器组成;后者由裸露神经末梢和无髓鞘的非适应性疼痛感受器组成。拉菲尼感受器位于韧带、关节囊和半月板等处,感受关节运动角度、速度和关节腔内的压力。高尔基感受器位于韧带和半月板内.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