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国行政史---单选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学]中国行政史---单选完

中国行政史—--单选 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 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 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 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 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 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 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 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 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 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 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 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 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 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 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 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 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 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 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 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 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 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 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 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举. 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 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 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 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 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 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 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 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 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 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 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4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地方基层组织是:三长制。 46.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47.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维护大官僚大贵族世袭政治权利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8.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都护府。 49.隋唐时期,史部铨选官员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50.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 51.唐代前期开始在边远军事重地设置的逐渐掌握一州或数州民政, 52.唐代掌分察和分巡地方司法案狱的官员是:监察御史。 5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科举。 56.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有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羁縻府州。 57.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致仕。 58.唐代中枢机构中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的官员是:中书舍人。 59.唐代前期负责草诏拟旨的中枢机构官员是:中书舍人。 60.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中心内容是:诗赋。 61.唐代皇帝临时下诏,亲自主持的考试为:制科。 62.唐代设置的九寺中和刑部职掌相关的是:大理寺。 63.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枢密院。 64.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性质是:军政合一。 65.五代北宋中央专管财政的官职是:三司使。 66.五代时期因战乱频和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制。 67.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常科。 68.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