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发挥“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
? 德育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有区别的。思想与道德两者虽有相通之处,都属于意识形态,但不能互相替代。德育较为全面地、准确地说应是“思想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样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德”,内涵最简单,外延最宽阔,渗透“德育”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 强调渗透德育,不是有意淡化政治思想教育、削弱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恰恰相反,是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夯实基础,是从大处、远处着眼,而从小处、近处、实处入手。进行德育,不仅仅要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更多的则是爱自己、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同学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温良恭俭、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教育;是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等等。用培养先进分子的要求来要求全体中学生,这只是拔苗助长,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却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能够做到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特点
?? 对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其特点主要有:
1.依附性
?? 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藉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2.暗示性
?? 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中,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难以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将受益终生。
3.渐进性
??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讲二话”、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
4.多样性
?? 即受教育者在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得到的启示与觉悟难以完全平衡一致。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个复杂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的差异,这在暗示性、渐进性的教育过程中,使得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述评价在不同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意志等。不要以为某一历史内容的教学在渗透德育问题上只会有一个集中的、唯一的目标效果。只要是健康、向上、进步的,使学生受益即可。教师无视这种复杂的情况而刻意追求某一点的教育,显然是不利于德育渗透的。
5.评判性
?? 从形式上看,无论是教师主导的教,还是学生主体的学,从内容上看,无论是谈古论今,还是据往知来,归根结底都是以本阶级、本时代的眼光来鉴别、评说千百年来中国、世界发生过的人事现象。或歌颂或斥骂,无一例外。这就告诉我们,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的。超阶级、超时代的立场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承认也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盘式制动系统结构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
- 汽车系统的简介_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doc
- 汽车美容养护中心设计-职业学院.doc
- 汽车电子差速器及其方法设计控制.doc
- 汽车维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doc
- 汽车行驶状态记录仪的研究正文.doc
- 汾西煤矿300万吨初步设计-太原理工大函数本科.doc
- 沈阳地区犬皮肤真菌病治疗药物的筛选与临床疗效试验开题报告.doc
- 河北欧塑型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流失与对策研究-本科.doc
- 油藏渗透技术的开发研究-.doc
- 聚焦2025:家电智能化水平评估报告:技术突破与创新模式.docx
- 聚焦2025:小众化消费市场细分领域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发展报告.docx
- 聚焦2025:家电行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产业变革趋势.docx
-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x
- 聚焦2025:小众化消费市场细分领域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发展报告[001].docx
- 2025年在线医疗问诊平台用户画像构建与精准营销策略.docx
- 物流行业2025年智能化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报告.docx
- 行政法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性试题及答案.docx
- 行政法中的法律适用性问题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在银行网点服务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