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3
环境影响评价 (4)年平均风玫瑰图 风玫瑰图是统计所收集的地面气象资料中几个风向出现的频率,然后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大小。 风频最大的风向,称为主导风向,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的方位。 (5)污染系数 7、大气稳定度 采用修订的帕斯奎(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类,分别以A、B、C、D、E、F表示。 大气稳定度的确定: 太阳辐射等级 根据太阳高度角、云量人为地将太阳辐射分为6个等级,并以太阳辐射等级数表示。 8、联合频率 所谓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 度构成的组合频率,即统计不同风速、风向和大 气稳定度出现几率。 风向取17个方位 稳定度分为不稳定(ABC)、中性(D)、稳定 (EF)3类 风速分5类。 风向频率 风速 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书P60~66)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书P66~71) 第三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一、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要求。 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以及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统计的基本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原则、污染气象及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等。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下标i为第i个污染物), Pi的定义为: 式中: 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等标排放量 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t/h Co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Coi一般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中各污染物1h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以参照TJ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 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五陵、沿海、大中城市城区等。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下表划分, Pi按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大于1, 取Pi值中最大者。 三 三 二 平原 三 二 一 复杂地形 Pi﹤2.5*108 2.5*109﹥Pi≥2.5*108 Pi≥2.5*109 评价等级工作级别(一、二、三级)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此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以下简称界外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如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