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高血压防治总论
2008年城市居民死因构成 膳 食 膳食:由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构成 食物无好坏,搭配要合理 不同脂肪酸对健康的作用 反式脂肪酸 2. 油脂精炼、烹调 在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热聚合反应,造成异构化,产生部分反式脂肪酸。估计含量在1-4%。 植物油在高温或反复烹调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3. 天然来源 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氢化作用,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饱和脂肪酸的过程中,产生反式脂肪酸中间体。 估计乳脂肪中含 3-5% 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美国 护士健康研究 (NHS) 对8万多名34-59岁妇女进行的14年跟踪研究中发现: SFA替代膳食中5%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时,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为1.17; 反式脂肪酸替代2% 碳水化合物能量时, RR 为1.93. 芬兰 近2.2 万名50-69岁男性吸烟者的干预实验每日摄入TFA 为6.1g 者比 1.3g 者,RR=1.39 (95% CI=1.09-1.78;P=0.004) 关于乳制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t11-18:1 为反刍动物肉及乳制品中的一种主要方式脂肪酸,另外还有c9,t11-CLA, t11,c13-CLA。 有研究显示共轭脂肪酸c9t11CLA具有抗肿瘤作用。 Banni S 等的研究表明,给予t11-18:1可增加鼠肝脏中t11-18:1和c9,t11-CLA的水平,并显示出对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均证实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清TC 和LDL-C 水平的作用,同时可升高血清HDL-C。美国在膳食推荐量中建议,MUFA 应增加到13 %~15%总能量。 以我国人群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也显示,红细胞中油酸的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呈负相关。 PUFA 包括 n-6 系列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AA) n-3 系列的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 PUFA摄入量占7%~10%总能量为宜。 亚油酸和α-亚麻酸在体内可分别转化为n-6 PUFA(如花生四烯酸)和n-3 PUFA ( EPA、DHA), 摄入平衡的n-6 : n-3 PUFA是重要的, 建议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比值4:1。 n-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作用 EPA+DHA 有良好地减低血甘油三酯的作用。 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服用约 3克 鱼油, 可使血清TG水平降低 20-25%。 我国人群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率大大超过 高胆固醇血症率。 流行病学资料并未显示饱和脂肪的摄入与血压有直接的联系。 但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人群的血压往往比较低。 膳食中含较高的n-3系列脂肪酸常常与降低血压相关。这种作用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代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有关。 临床研究结果未证明n-6 和饱和脂肪对血压有独立作用。 膳食指导原则 一 、控制总脂肪的摄入 膳食脂肪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每天食用油的适宜用量在25克左右。 脂肪酸均衡非常重要 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摄入现状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S:M:P)较为合理。 n-6/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合理 n-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偏低 美国推荐 EPA+DHA 每500 毫克。 主要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构成(%) 主要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构成(%) 主要动物性食物的脂肪酸含量(g/100g) 中链脂肪 中链脂肪酸是指含6~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它们与甘油结合形成中链甘油三酯。 消化速度(也即水解速度)快。中链甘油三酯的亲水性比较强,形成的乳化胶体微滴更小,所需要的乳化剂(即胆汁酸)更少,因此更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换句话说,中链甘油三酯的消化速度要比长链甘油三酯快。 一项针对中国高甘油三酯患者的8周临床干预研究显示,与普通食用油相比,食用含13%中碳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G,ApoC2, C3 水平,升高HDL-C水平。 甘二酯油 甘二酯油 Yamamoto等将16名糖尿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甘油三酯对照组(TAG组),食用平常的食用油,另一组为甘油二酯组(DAG组),每天用10克的含80%甘油二酯的油脂替换日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