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末,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纷纷五代乱离间”。可是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政权的存在并没有停止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割据的藩王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了陶瓷业的繁荣。五代时期瓷器的胎釉、器型、纹饰等都与唐代风格有着继承和变革的血脉联系。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对五代时期各主要窑口的瓷器分析得到证实。 一、浙江越窑。五代越窑以黄鳝山、燕子冲、瓦牌山、南山脚等几个窑口为主,五代时的越窑青瓷称为“秘色瓷”,其质地细腻,胎呈浅灰色或灰色,器型规整、表面光润、口沿轻薄,均施满釉,釉薄而匀,在装饰上仍以光素为主,少数用细线刻花。着力于造型上的秀美,是五代越窑器物的主要特征。器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盘、盒、碗、罐、杯等。 五代(公元907--960年) 二、河北曲阳窑。曲阳唐宋时属定州管辖,故又称定窑。五代时期定窑瓷器式样繁多,有罐、碗、盘、灯、盒、枕等等,胎质有粗、细之分。粗者略为发灰发黄,常施化妆土;细者洁白,烧结度好。胎体总体上较之唐代轻薄,器型与唐代比多有变化,如碗、盘口沿外撇常作五花瓣口,外壁多呈瓜棱形,圈足渐窄。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较为润亮。已开始较多出现刻划花装饰,但较简单,线条非常洗练。五代时定窑已有供官方特殊需而烧制一种“官”或“新官”字款的瓷器。 三、江西景德镇窑。五代时期景德镇主要有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湖田等四个窑口。其中胜梅亭窑规模较大,这些窑口的器物有盘、碗、壶、盒 、水盂等。既有青瓷,也有白瓷。青釉色调偏灰,白釉色调纯正,多用叠烧,器内外均留有支钉烧痕。五代景德镇烧制的白瓷有较高成就。为宋代青白瓷(影青)的制作及元、明、清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上述窑址外,五代时期还有河南的巩县窑和密县窑。这两个窑口主要烧制白瓷,因胎土较粗,均使用化妆土,施釉较薄却莹润白亮,特别是密县窑,此时期开始在装饰上采用珍珠地划花手法,别具一格。总之,五代时期的瓷器是处在唐代与宋代瓷业的交叉点上。其制瓷技术如原料加工、器物成型、纹饰手法等都较之唐代有了改进,并成为宋代制瓷业繁荣昌盛的起点。 五代(公元907--960年) 高50.5厘米 口径21.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罂器型高大,腹部丰满,肩上绘覆莲,颈腹绘卷云纹,云纹主次分明,色彩鲜艳,黄釉滋润而不透明,显得十分浑厚稳定,气魄极大。这样精致和高大器物的烧成,表明越窑的制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五 代 越窑青釉褐彩云纹四鋬罂 高6.8厘米 口径2.4厘米 底径6.4厘米 浙工省上虞市丰惠镇东光付出土,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 薰炉由炉身、腰沿、圈足三部份组成、炉身略呈球形,圆口朝上,炉壁镂刻若干个花叶形出烟孔,腰沿做成一周并列的稍向下翻卷的花瓣形。圈足为喇叭状,通体施青绿釉。薰炉为燃香驱赶蚊蝇的卫生用具,唐宋时期越窑生产的各式薰炉,形体一般都比较大,像这件小巧玲珑的薰炉,实属不可多得。 [五代] 越窑青釉薰炉 通高7.8厘米 口径5.7厘米 足径5.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器作圆形,圈足,球面形盖,盖顶有一瓜蔓式钮。器、盖外均施白釉,盖内无釉,器身及盖均饰刻花莲瓣纹。底心刻有一“官”字。 带有“官”字的定窑瓷作品,传世及出土有较多作品保存,以盘、碗等造型作品居多,似此造型的作品传世稀少,相同的作品更难得见,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薄匀,釉层匀净,制作工巧,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五代定窑白瓷佳品。 [五代]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盖罐 高9.3厘米 长14厘米 宽7.4厘米 一九七一年辽宁省北票县水泉辽墓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整器呈飞鱼形,上颚向上翻卷、上贴双眼,下颚为器口,高振双翅,鱼尾上翘,底置小圈足,器内隔成前后两室,后室置长方口。白瓷胎,坚致细腻,内外满施稀薄的青缘釉,晶莹润泽,清翠欲滴,足根无釉。整器采用浮雕工艺,饰鱼鳞和羽翅纹,双翅和鱼尾堆贴水珠纹,造型挺拔劲秀,生动可爱。飞鱼又有称之为摩竭鱼,摩竭源于印度神话,我国唐代金银器乃至五代、辽、宋的瓷器中均有此类造型。 [五代]越窑青釉飞鱼水盂 高7.4厘米 口径4.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圆口微敛,深腹稍鼓,腹壁向下斜收,平底,圈足。腹外壁雕刻仰莲瓣三层,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形。器内外施青色釉,釉薄而匀,器型规整,器表光滑。五代青瓷仍以光素无纹器物为主,也出现一部份划花、刻花器皿。此罐纹饰简单,造型小巧别致,是五代时期青瓷刻花的代表作。 [五代] 越窑青釉莲花纹水丞 高13.6厘米 径22.9*1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整体为一古代殿宇建筑,惟屋顶呈如意头形,而可知为枕面。四侧有柱子,两侧有窗,正、背面均有门,正面一门斜开,有一人物伫立于前。整座建筑基础设施皆存,对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