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工程(B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1章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中游河段,电站距大溪小溪汇合口约26km,距青田县城西门32km,距温州市公路里程92km,距离丽水市公路里程107km。滩坑水电站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33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60.0m,死水位120.0m,总库容41.9亿m3,调节库容21.26亿m3,库容系数56.0%,为多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604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3亿kW?h,保证出力87.75MW,年利用小时1694h,属于一等工程。主体工程于2004年8月全面开工,截止目前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机组已全部投入发电运行。
增殖放流站(B区)布置于滩坑电站交通桥左岸上游约150m,总用地面积为4004m2。整个地块沿左岸公路布置,亦呈西南―东北向分布。按照建筑规划总平面布置,根据各建筑用途及工艺要求,沿着交通桥上游左岸,由上游向下游、西南向东北,依次划分为科研参观区(1#楼)、设备仓库区(2#楼)和综合区(3#、4#楼)。在场地的四周布置环形场内道路。各建(构)筑物周围及道路两侧辅以绿化。
本工程工期要求:计划开工时间为2014年 11 月08 日;计划完工时间为2015年11月07 日。
1.2地质条件
1.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 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场地所处地貌为山体坡麓与河流阶地接壤地带,河水自南向北流淌。场地西北侧紧挨山体边坡,边坡走向NE~SW向、坡向ES,坡角多介于30-50°。该山坡坡面植被不发育,大多被坡顶上坝公路施工时的弃土覆盖,现坡面大多已经过放坡挂网(尼龙网)植草处理,仅局部基岩裸露的陡坡部位除外,基岩岩性为侏罗系上统C段凝灰岩(J3C),质地较硬或坚硬。场区已经过了较大规模的回填平整工作,故建筑物所在场地范围地形比较平坦,地面标高多介于50.0-55.0m,现场区范围均为空地,在场区西侧山坳中有一条冲沟发育,雨季时水流很大,但该冲沟已通过涵洞将沟内水流排入北山溪;在场区南东面沿北山溪有钢筋砼防洪堤(兼作挡土墙)构筑,防洪堤高介于20.0-27.0m。
二、 地基土的构成与工程特性
根据现场地面调查,结合附近已建建筑的地质资料,推测本地块地层资料如下:
①素填土:主要由附近山上的大块石,石碴及粘性土组成,系新近回填,回填时间约5-7年,层厚多介于5.0-20.0m。
②粉砂:洪冲积成因,层厚多介于0.5-5.0m,结构松散,粉砂含量约70-80%,粘土含量约20-30%,大多分布在地势低洼部位,地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20~130kPa。
③层含碎石粉质粘土:残坡积成因,硬可塑状,含碎石20-30%,局部含砂砾,其它为粉质粘土,有胶结。层厚介于0.50-5.00m,主要分布在山体边坡附近,地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00~250kPa。
④卵石:冲积成因,中密结构,卵石含量50-70%,其它为砂砾,主要分布在东面靠近北山溪附近,层厚1.0-8.0m,地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50~280kPa。
⑤-1层强风化凝灰岩:灰白色,褐黄色,结构中密,层厚介于0.8-5.0m,地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⑤-2层中微风化凝灰岩:浅灰紫、灰青和灰白色,岩石饱和抗压强度frc多介于30.0-100.0MPa,属软岩-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
三、 水文地质特征
① 地表水
拟建场地西侧山坳中有一条冲沟发育,雨季时水流较大,不过该冲沟内水流进入本场区后已通过地下涵洞排泄,涵洞为现浇钢筋砼结构(断面1.5m×2.5m),经过专项设计与施工,结构安全有保障,故本工程建设时可不考虑地表水作用。
② 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场地所处地貌,场区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主要贮存在素填土、粉砂和卵石中,风化凝灰岩风化裂隙水含量极少,总体看场区地下水比较贫乏,估计大口井单井出水量约30T/d。场区环境属于原生态,地下水无污染。
四、 不良地质作用
场区西北侧地表水(冲沟)现已通过专设涵洞进行集中引流和排放,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地质作用;场区东南侧与北山溪之间有防洪堤(坝)构筑,可不考虑溪水对场区产生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水位埋深大、水量普遍较小、地形高差大及迳流条件好等有利因素,一般也不会产生不良地质作用。因场区北西侧紧挨山体边坡坡脚,应着重考虑边坡稳定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地质作用。另外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素填土中存在大块石等不利因素。
1.3工程施工条件
1.3.1 工程交通条件
一、对外交通条件
进场公路利用场地对岸的公路。该公路为水南~景宁县道,连接青田县至景宁县,在交通桥处有岔路可到滩坑水电站B区。
二、场内交通条件
场内交通由沿江公路连接各个施工场地,场内已经具备通往弃渣场的道路。
1.3.2 其他施工条件
一、施工场地
本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