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
常见考点一 杏花·春雨·堤柳 大漠·狼烟·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解析 明说山月不知心里事,实喻自己的事无人懂;什么心事?对月怀远,乃天涯之思。山月既让游子思乡,也让闺中怀人。第二句中的“空”字再次点染了主人公的心事,花谢花飞,年华渐老,而游子不归。落花看似无意,却徒惹女主人公唏嘘。无论是夜晚望月,还是白昼看花,又都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根据两句诗中富有意蕴的意象可分析出女人公的形象。
鉴赏 2.(20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解析 本题应抓住“风尘恶”的含义并立足全词,从敌我双方、词语色彩等方面思考归纳。
鉴赏 这首词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本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三段: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刻画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这首《满江红》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3.(2005·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的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是意境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用氛围术语答题。
鉴赏 这首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诗中最活跃的形象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象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基础知识实用类文本阅读6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7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8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9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1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29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1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2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