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针对练(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注]
李 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做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①,引疏②、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③。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 ①“楚客”两句化用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②:砧。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砧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③翠峰十二: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
结合相关词句,分析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表达了山重水隔相思之人无法相见的伤感之情;“望断翠峰十二”表达了睹景念神女而又无法见面的相思之情;“尽无言,谁会凭高意”表达了登高怀远,无人可会、无人可诉的无奈之情;“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表达了无人乘云寄书的愁苦之情。
解析 分析时适当分层说明。如四句对应四个层次。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 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思。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解析 三个层次抒发情感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要抓住景物特征去分析。如前两联要抓住“闲”“有意”等词语;颈联要抓住“荒”“古”“落”“秋”等修饰语;尾联是直抒胸臆,抓住直陈语“闭关”即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 ①钲:古代乐器,形似钟,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②崦(yān):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此处指山边、山脚下。
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写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解析 二、三、四联描写较为生动,分析时先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景象,进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不难总结归纳出答案。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 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②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1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2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4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5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6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7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8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11含答案.doc
- 2025年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实践效果与细胞治疗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教育资源的整合报告.docx
- 金融科技企业估值模型与投资决策:2025年行业变革与投资建议洞察分析洞察分析洞察.docx
- 2025年农产品保鲜技术培训与推广鉴定报告.docx
- 人物介绍英语PPT课件.pptx
- 工业互联网平台TEE在物联网设备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
- 港口物流智能化技术应用与2025年港口产业升级报告.docx
- 2025年汽车市场芯片短缺应对策略与汽车售后服务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2025年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缺陷检测领域的创新实践报告.docx
- 咖啡连锁品牌在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扩张战略与市场布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