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即时踩点快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新课标通用)
[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
2.(2013年山东沂南一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晚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 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 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亦可。)
4.(2013年河北衡水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16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17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18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2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21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22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19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浙江)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6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