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矛盾”到“和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从“矛盾”到“和谐”

从“矛盾”到“和谐”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要想在教育行业永立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探求、创新。当前,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广大教师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 矛盾 和谐 师生关系 【正文】 一、“矛盾”的产生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又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因此,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由浅入深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为教师,总是希望师生关系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事与愿违。 请先看一组事例: 事例一:2003年3月的一天下午,阳江市某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在上数学课时,一名男生没有听课,与同桌大声讲话,且干扰其他同学做习题。数学老师便走过去小声地批评其两句,要求其拿出练习薄做练习。但该生不仅没有接受批评,还对数学老师动起手来,并掏出一把小刀扎向数学老师……老师被刀扎中了右眼。经检查,该老师眼球破裂,视网膜脱落,需做手术。然而手术后,该老师的右眼还是报废了。 事例二:2005年3月10日晚六时许,嘉兴市某中学的一位女老师来到上晚自习的教室,发现有学生从后排走出去,她便问班上学生:“刚才出去的是谁?穿什么衣服?”这时班上有学生嬉皮笑脸地说:“老师,你穿什么衣服,从里到外我都知道。”女老师听了这句带有侮辱性的话,心里不悦也回敬了一句。这时,班主任正好从窗外走过。女老师说:“你们不要在班主任过来时才认真看书。”这时,坐在后排的小非(化名)说了句:“班主任关我什么事?”女老师说:“什么叫关你什么事?”小非用嘉兴话骂了句“妈的X”。女老师非常愤怒,用手推了小非一把。小非举起手就打了女老师一巴掌,并揪住女老师的头发把该女老师压在前排的一张课桌上。 事例三:重庆市某中学的一名教师在午休时,用教鞭敲了一个玩纸牌的男生的背部。可接下来的事令在场数十位学生震惊——这个不满15岁的男生持板凳连续3次狠砸老师头部,并在其他老师赶来之前狂踢老师身体,致其口吐白沫昏迷。 事例四:吉林省永吉县某中学,下晚自习后,一位女老师听到楼上有人大声喧哗,于是她上楼查看情况。当她走到四楼时,正看见几名学生破口大骂学校的校长和别的老师。她走上前去,劝说几名学生回家,但他们不仅没有离开学校,还将老师打倒在地,造成多处骨折。 看了以上的事例以后,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会和我一样的沉重。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教师怎么了?师生关系又到底怎么了?……这一连串的问题带给我追逐不尽的思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仅是我们教师的尴尬,我想也是全社会的尴尬。那么,在师生关系中何以引发如此激烈的矛盾冲突,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矛盾”从何而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近几年,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一味地迁就、娇惯学生,而对老师却是指责和不理解。诸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言论助长了学生的胆大妄为,相反,却给教师以无形的压力。这样,出现前面那些尴尬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1、家长的“溺爱”助长了学生的“个性膨胀” 当前,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从孩子出生到成长,对他们的事过分关心,事无巨细。常见的表现有:①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家长和孩子发生意见分歧时,作出让步的往往是家长。②对孩子过分关爱,遇事总是包办代替。本来是孩子能做的或应该做的事也不让孩子去做。③怕孩子受苦。当孩子提出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物质要求时,家长也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④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尽可能地让孩子远离困难,并且愿意替孩子去克服困难。⑤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为孩子着想,处处为孩子考虑和打算。……渐渐地,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性,“特权”思想演变为“个性膨胀”,在学习生活中难以融入集体;再加上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等不良影响,致使学生往往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 2、“矛盾”的内心世界导致“不和谐”的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发展时期,还没有建构起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心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心理上有多种双重性:即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利性;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自私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时的“不和谐”行为。 3、社会对教师的不理解、教师权威和尊严的丧失 这几年,有许多人把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似乎谁都可以对教师指手画脚,甚至抛出一些极具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