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针对练(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注]
李 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 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做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①,引疏②、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③。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 ①“楚客”两句化用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②:砧。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砧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③翠峰十二: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
结合相关词句,分析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表达了山重水隔相思之人无法相见的伤感之情;“望断翠峰十二”表达了睹景念神女而又无法见面的相思之情;“尽无言,谁会凭高意”表达了登高怀远,无人可会、无人可诉的无奈之情;“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表达了无人乘云寄书的愁苦之情。
解析 分析时适当分层说明。如四句对应四个层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 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思。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解析 三个层次抒发情感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要抓住景物特征去分析。如前两联要抓住“闲”“有意”等词语;颈联要抓住“荒”“古”“落”“秋”等修饰语;尾联是直抒胸臆,抓住直陈语“闭关”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 ①钲:古代乐器,形似钟,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②崦(yān):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此处指山边、山脚下。
结合诗的二、三、四联描写的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写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解析 二、三、四联描写较为生动,分析时先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景象,进而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不难总结归纳出答案。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 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②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二文本7一滴眼泪换一滴水.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二专题检测.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9~10蜀道难 登高.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11~12琵琶行并序 锦瑟.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13~14虞美人 蝶恋花.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15~16雨霖铃 声声慢.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17滕王阁序并诗.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文本18秋声赋.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三专题检测.doc
- 2014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四文本19不自由,毋宁死.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2(二)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2(一)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4(二)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4(一)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二)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一)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资料: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点提升练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资料: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点针对练含答案.doc
-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高频考点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