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考前名师命制分项解析滚动训练:语用+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1.docVIP

2014高考语文考前名师命制分项解析滚动训练:语用+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用+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用 1.[2013年湖南五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而由中国民间发起成立的一个以“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命名的“仓颉文学奖”近日揭晓了32位获得提名人选,李敖、苏童、金庸、余华、刘震云、琼瑶、张贤亮、马原、韩寒、铁凝、舒婷、张炜等作家上榜,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初选即被淘汰也引发不少争议。 据“仓颉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一一透露,“仓颉文学奖”是为了淡化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权而专门设立的,奖金额将会是高于诺奖的1 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李彦宏、马化腾、丁磊、宗庆后、王健林、梁稳根、刘永行、杨惠妍、许家印、马云、史玉柱、吴亚军、陈光标等数十位极具文学理想和社会良心的杰出民营企业家均表示出了冠名或赞助意向,首届“仓颉文学奖”将在今年除夕揭晓首位获奖人选。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首届“仓颉文学奖”莫言初选出局 (理由提示)标题应概括主要内容,而新闻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导语中出现;标题应具有概括、简洁、生动等特点。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为新闻拟写标题要注重标题体现的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比如这个新闻,中心人物是莫言,时间、地点在这则新闻中没有重要意义,中心事件是莫言在首届“仓颉文学奖”初评中被淘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对为何使用这样的标题的理由进行阐释,可以从新闻标题特点的角度进行,比如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在导语中出现、标题要简洁等。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角度示例)①莫言该不该获“仓颉文学奖”;②设立“仓颉文学奖”的意义;③“仓颉文学奖”的获奖标准是什么。(可以围绕一个角度或某一点深入评论,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注意要在概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论。)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评论新闻要注重分析新闻的意义,即新闻对当下的影响等。我们可以讨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首届“仓颉文学奖”初选中被淘汰折射了什么,比如“仓颉文学奖”的获奖标准是什么?与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一样?不同在哪里? 2.[2013年洛阳高三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某电视台播出的“你幸福吗”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的回答看似文不对题,却因令人遐想联翩的回答在网络上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在随后几天的节目中,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类似的“神回复”竟然频出不断:“你幸福吗?”“你问我幸福吗?姐姐你可真逗。”“你幸福吗?有什么遗憾吗?”“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收回钓鱼岛。”“你遇到过什么最坏的事?”“(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这些答非所问的搞怪回答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更引发了网络上热议连连。 针对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有评论指出,记者面对各异的受访对象,所用的语言应符合不同受众的习惯,提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宜千篇一律,问题的设置应细分而具体,不宜大而抽象。如果把“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贴近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去问,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了。 (1)请根据第1段话的文意,将第2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就“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你会怎么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