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ppt

  1. 1、本文档共2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育]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旧的基因组概念:基因组原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目前的基因组概念:研究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也具有重要功能,因此现在的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即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组成的总称,包括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基因组包括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DNA分子或RNA分子。 核基因组是单倍体细胞核内的全部DNA分子;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线粒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分子;叶绿体基因组则是一个叶绿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分子。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细菌和病毒通常是单倍体,具一个基因组;真核生物通常为二倍体,具有二个基因组。 基因组大小用bp(碱基对)来表示,一个基因大小约为1000~1500bp。 微生物基因组一般比较小,最小的只含3个基因。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人类有25000~30000个基因,3.0×109 bp。 绝大部分原核生物无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 续的,为连续基因。 在DNA分子内,由一定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并受附近的调节基因控制。 多数情况下,结构基因序列在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即单拷贝。 编码rRNA的基因rrn往往是多拷贝的,大肠杆菌有7个rRNA操纵子,枯草杆菌的rrn有10个拷贝。 某一生物基因组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若 干拷贝,叫多拷贝基因,又称重复基因,这是 一种比重复DNA顺序更大范围的重复。 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一定数量的重复序列,但比真核生物少得多。原核生物的重复序列比较短,一般为4~40个碱基;重复的程度有的是十多次,有的可达上千次。 正常的体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啤酒酵母的基因组DNA分布在16个不连续的染色体中-分段基因组。 基因组中含内含子系列- 断裂基因。 几乎一半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不同源,在当时的基因数据库中找不到同源序列,这些特有的基因能够带来特有的蛋白,具诱人的科研开发利用前景。 基因组结构类似真细菌:基因组较小;环状双链DNA;具操纵子结构;无内含子;无核膜等。 真细菌、真核生物和古生菌基因组有明显的不 同,但古生菌既具有前两者的某些特征,又具 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 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 胞中。 细胞中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le,简称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形式存在。实验室分离的质粒有三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大小:约100kb,决定大肠杆菌的“性别”,与大肠杆菌的接合作用有关。 F+菌株(雄性):携带游离F质粒的菌株。 F-菌株(雌性):无 F质粒的菌株。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质粒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菌株。 F’菌株: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是一种可逆过程,当F因子从Hfr菌染色体上脱落时,会出现一定概率的错误基因交换,从而使F因子带上宿主染色体的部分遗传因子,此时的F因子叫F’因子。 F因子和λ噬菌体既能存在于寄主基因组之外独立复制,又能整合进寄主基因组,成为寄主染色体的一部分,随寄主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传递而传递叫附加体。 抗药性:对于一些抗生素或药物呈现抗性。 抗重金属:许多R质粒能使宿主细胞对许多金属离子呈现抗性,如砷、汞、镍、银、镉等 。 Col质粒编码大肠杆菌素(蛋白类细菌毒素),大肠杆菌素只杀死其他不含Col质粒的近缘细菌(如一些肠道细菌)。 毒性质粒编码毒素,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含有毒性质粒。 Ti质粒:Ti质粒存在于一种土壤杆菌中,该质粒随土壤杆菌的感染能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导致植物细胞无控制的瘤状增生,原因是Ti质粒上有三个致癌基因。 降解质粒:携带有能降解某些基质的酶的基因,如假单胞菌。 共生质粒:根瘤菌的固氮基因。 抗生素合成质粒:抗生素合成基因。 隐秘质粒不显示任何表型效应。 酵母的2μm质粒(周长近2μm,6kb左右)属于隐秘型质粒。 酵母2μm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的DNA载体。 不亲和性:若两种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中,那麽这两种质粒具有不亲和性。 不亲和群:同一细菌中不能共存的质粒(具有不亲和性的质粒)属同一不亲和群。 不亲和原因:不亲和的质粒往往是由于资源竞争,如具有共同的复制因子,当二者共处时,其中一种不能复制,因而在细胞的不断分裂中被稀释掉(质粒消除)。 如果将一种类型的质粒导入某一合适的但已含另一种质粒的宿主细胞,只经少数几代后,大多数子细胞只含有其中一种质粒,那么这两种质粒便是不亲和的,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中。 也是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一类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