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司资料
酉阳冉土司的历史作用
??? 土司制是反动、腐朽、没落的政治制度,酉阳土司也不例外。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探讨酉阳土司,我以为至少在酉阳行政建制的确立、酉阳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酉阳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酉阳土司是有一定的历史作用的。
关于酉阳的历史沿革,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经众多的资料分析论证,今酉阳上古为梁、荆二州接壤之域,春秋属巴、楚交界之地,自汉以降到两宋之际,一直为封建割据势力和土酋豪强争来夺去,在行政归属上”朝秦暮楚”,一直没有自己的行政建置,百姓饱受动乱之苦。南宋建炎三年(1129),冉守忠入酉助剿有功受封建酉阳知寨子孙世袭,到冉氏第5世冉维义,于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因平苗有功奏闻得旨,酉阳改寨为州,冉维义受封知州子孙世袭,酉阳方为建州之始,也才有正式的行政建置。酉阳知州传至冉氏第9世冉载朝,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改授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授冉载朝宣慰使子孙世袭,酉阳方为土司制之始。冉氏土司传15世19人,到清乾隆元年(1736)酉阳“改土归流”,酉阳土司历时415年。酉阳土司是在知寨、知州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研究酉阳冉氏土司,必然要追溯到冉氏历代土官。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冉氏土官、土司,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酉阳。
冉氏土官、土司统治酉阳达607年之久,基本保持了酉阳社会政治的稳定,使酉阳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在几次改朝换代江山易主的鼎革时期,酉阳土官、土司均能审时度势顺应朝流,及时向新王朝表示纳士称臣,因而避免了兵戎之苦。这方面的具体事例,我已在《关于酉阳历史的思考》一文里作了阐述。
酉阳史称“蛮夷之地”,两宋以前,生活于斯的巴、苗各族人民,“暖时猎捕山林,寒时散处岩穴,借贷以刻木为契,婚姻则累世为亲。”(曹学佺撰《蜀中广记》)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冉氏入酉受封之后,历代土官、土司比较注意“督之以耕稼,开垦荒僻”,改革耕作制度,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引进水稻栽培技术,更新生产工具,改木制犁耙为铁制犁耙,变人力拉犁为牛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酉阳历代土官、土司还注意发展民族民间手工业和以丹砂为主的采矿业,注意开通水陆交通,加强对外开放,活跃物资流通,使酉阳土司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两宋以前,酉阳乃“化外之地”,巴、苗各族人民“记数以绳打结,借贷刻木为契”,各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冉氏入酉之后,历代土官、土司比较注意吸引外来文化,尤其是第12世冉兴邦,奏请朝廷在酉阳办学实行汉文化教育,终于使酉阳步入“破荒之旅”,促进了酉阳的文化进步。
在冉氏历代土官、土司中,冉兴邦其人素有大志,极具开拓革新精神。明洪武年间,冉兴邦袭酉阳宣抚司职,认为铜鼓潭地理环境太差,不利城市拓展,决定迁土司衙门于忠孝坝(今酉阳县城),在忠孝坝大兴土木,仿紫禁城模式建造土司城,新修的衙院,占地数十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川、黔、湘、鄂边区土司衙门之最。他还在忠孝坝兴建学校和各种庙宇,每日晨钟暮鼓,频添一种神秘而又静穆的氛围。土司城庙多钟多,故而又名钟多镇。只可惜“文革”中这些庙宇被毁,钟罄被敲碎进了土高炉。忠孝坝在历代冉氏土司的经营下,到清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五千人口的山区小城,成为酉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政治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土司制始于元代。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朝廷改敕酉阳等地军民宣慰司,授冉载朝武略将军、加宣武将军(从四)、酉阳宣慰使,子孙世袭,酉阳方为土司之始。冉氏土司传15世19人,到清乾隆元年(1736)酉阳实行“改土归流”,历经415年。
酉阳土司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地方的土司一样,其核心就是封建世袭,土司爵位父死子继、无子则兄终弟及或夫死妻即。酉阳土司除向中央王朝纳贡职以及奉调从征外,在辖区内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重大决策,皆个人说了算,权力至高无上,是地方上的土皇帝。
由于土司实行嫡长子世袭,绝大多数土司均不思进取不学无术,除享受世袭特权生活荒淫无度外,既无行政管理能力,又无革新开拓精神,对百姓疾苦更是不闻不问。这里不妨对酉阳土司和“改土归流”后的流官制作个比较。酉阳土司制415年,经历土司20人,没有一个具有学历,大多一介莽夫。而“改土归流”后到清宣统三年(1911)的175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州(包括同知)87人,其中进士13人、举人15人、监生21人、拔贡7人、禀生4人。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实行流官制,不仅废除了官员在一个地方的终身制,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而且体现了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增强了官员的勤政为民意识,促进地方的发展。所以说,土司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反动、腐朽、没落的政治制度。
冉氏土司是酉阳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由中央王朝敕封,子孙世袭。其行政组织结构是,设佥事(副土司)一,同样由中央朝廷敕封,一般由土司的同胞兄弟担任。土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