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竞赛课件PPT
与法同行 安全成长 高一(10)班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江泽民主席指出:“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知法懂法 做合法公民 《宪法》《刑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婚姻法》《民法通则》 《继承法》《兵役法》 《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交通管理法规》 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遵法守法 做合格中学生 第一篇章 惨痛教训 铭记在心 人民网北京2014年12月2日电(记者申宁 实习生吕春妍)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发布了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其中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调查中,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的占65%;58.1%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在“假如在违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项,就不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 新闻事实 此次调查还发现,未成年人的犯罪时间主要在夜晚,尤其是抢劫罪、盗窃罪、贩毒罪主要发生在夜晚22点以后,而犯罪地点则主要是街头(48.6%)、网吧、酒吧、 KTV等娱乐场所(26.4%)和学校附近(14.8%)。 在被调查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困境(包括留守儿童、 孤儿、服刑人员子女等)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较大,其中留守未成年人占12.5%,未成年孤儿占1.7%,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占1.6%。而闲散未成年人犯罪则呈现出下降趋势,所占比例为56.9%,与2001年的61.2%相比下降了4.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少年司法网(/) 第二篇章 规范行为,防微杜渐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中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走向犯罪 不良 行为 违法 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从改变不良行为做起! 案例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14岁以前,阿文学习成绩良好,从14岁起,阿文迷上了电子游戏,学习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