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第2章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体系 考纲解读 1.识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结合图文材料,对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考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 概念 (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广义的荒漠化 3. 分布 (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1.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危害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次生盐渍化  (1)分析荒漠化的原因,要理解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认识到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3)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 (2012·海南地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且草地下降最快,耕地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第2题,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结合四个选项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 3. (2012·重庆文综)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本题的切入点。作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盐渍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渍化土地的过程。在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惟有依靠地表水灌溉才能发展农业。而如果人类采取的灌溉措施不合理,再加上蒸发强烈,这些地区就极易出现地表盐分的积累,从而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世界上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等灌溉农业发达的区域都易产生该现象。 在我国比较集中地连片分布在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在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的地方也有大面积分布。 考点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1. 危害 (1)危害范围大 全球性的灾难,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口;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危害程度深 2. 荒漠化的防治 (1)行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三北”防护林。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目的:实现人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