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微型计算机概述
宁波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应宏微 一、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内含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等,微机中的核心芯片。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通常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还有一般的说法:微机、微型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指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二、微处理器的发展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CPU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起步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对此不屑一顾。但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一定意义上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 在4004发布后不久,英特尔连续发布了几款CPU:4040、8008,但市场反响平平,不过却为开发8位微处理器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4年,英特尔公司又在8008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拥有16位地址总线和8位数据总线,包含7个8位寄存器(A,B,C,D,E,F,G,其中BC,DE,HL组合可组成16位数据寄存器),支持16位内存,同时它也包含一些输入输出端口,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设计,还有效解决了外部设备在内存寻址能力不足的问题。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的数学计算指令。 以技术的观点来看,8088其实是8086的一个简版,其内部指令是16位的,但是外部是8位数据总线;相对于8086内部数据总线(CPU内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外部数据总线(CPU外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寻址1MB内存的规格来说,是稍差了一点,但是已经足以胜任DOS系统和当时的应用程序了。 在4004、8008、8086、8088等最古老的CPU中DIP封装(双列直插封装)得到了广大的应用,最大的特点是有两排引脚可以插到主板上的DIP芯片插座或焊接在相同焊孔数的几何焊位中。 1982年这一年,Intel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第一块奔腾处理器Intel Pentium 60,中文名称“奔腾”,采用PGA(Pin Grid Array Package,格栅阵列封装)封装方式。它在发布之初曾经出现过一些波折。 Socket 4架构的CPU最早出现在 1993年,当时,英特尔成功的开发出两款新的处理器:英特尔奔腾处理器 Pentium 60 和 Pentium 66,这两款CPU具备超过330万个晶体管,并且采用0.80和0.60微米制程。它们集成16 KB的L1高速缓存,L2高速缓存则做在主板上。当时使用这两款CPU的电脑的系统总线为 30 MHz,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