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学]第四章 大气扩散2010
第四章 理想条件下污染物散布的模式处理 课下练习题 参考答案 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连续点源的高斯扩散公式 第二节 连续线源、面源的扩散公式 第三节 大气扩散参数 第四节 烟流抬升高度 第五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计算 课下练习题 5、某精练石油厂自平均有效高度60m处以80g/s速率排放二氧化硫,在地面风速为6m/s的冬季阴天早晨σy=36m,σz=18.5m,求距精练厂正下风方向500米处地面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6、一工厂在源高H=30m处以20g/s的速度排放SO2,风速为3m/s,在下风向距离1000m处,扩散参数分别取σy=30m ,σz=20 m。计算烟流中心线上SO2的浓度;中心线以左60 m、以下20 m处SO2的浓度。 参考答案 已知: 求: ① qA(1000,0,30,30) ② qB(1000,60,10,30) 连续点源的高斯扩散公式 通用公式: 第一节连续点源的高斯扩散公式 空气污染问题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共同需要了解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正确估算各种条件下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分布。 高斯扩散模式 按照统计理论的处理途径,假定概率分布函数形式为高斯分布,便可获得相应的连续点源烟流高斯扩散公式。 它是应用最普遍的大气扩散公式,是许多实用模式中扩散公式的基础。 一、连续点源的高斯扩散模式 (一) 坐标系 原点排放点(无界点源或地面源)或高架源排 放点在地面的投影点 x轴平均风向 y 轴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横测方向 y轴的正向在x轴的左侧 z 轴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为正方向。 高斯扩散模式 高斯扩散模式的坐标系 (二)高斯扩散模式的假设 (1)污染物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在x方向只考虑迁移,不考虑扩散; (2)在整个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稳定的,风速大于1m/s; (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 (三)无界情形的高斯扩散模式 理想条件下,湍流场均匀定常 设源位于无界空间,即不考虑地面存在及其影响 如图所示无界空间的一个点源,位于直角坐标系中,排放口为坐标原点 推导过程 由于浓度在y、z方向符合正态分布,可令浓度分布形如: 由于污染物无衰减,保守的,由质量守恒原理,在源下风方任意垂直面上污染物总通量应等于排放源强,即 再反代入(4.2)式可得 (四)有界情形 实际情形由于地面存在,烟流散布是有界的,所以研究扩散时必须考虑地面的影响。由于地面及覆盖物差异很大,对空气污染物散布的影响也就相当复杂。 1、简单情形 假设地面无吸收和吸附作用,污染物本身是无沉降的被动成分,地面对污染物散布的作用犹如一个全反射体。现研究离地有效高度为H的高架连续点源排放烟流的扩散情况。 坐标取法如下: 坐标原点:污染源在地面投影点上 x轴:平均风方向,指向下风方 y轴:横侧方向,右手坐标系 Z轴:指向天顶与地面垂直 基本处理(像源法)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 P 点的污染物浓度看成是两部分之和。 一部分是不存在地面影响情况下, P 点所具有的污染物浓度;(实源) 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反射作用所增加的污染物浓度。(像源) 实源浓度 首先看实源的作用:P 点在以实源H排放点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铅直坐标(距烟流中心线的铅直距离)为(z-H)。 当不考虑地面影响时,它在 P 点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按式(4.4)计算为: 像源浓度 像源的作用:P 点在以像源排放点-H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铅直坐标(距像源产生的烟流中心线的铅直距离)为(z+H)。它在 P 点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也按式(4.4)计算为: 实际浓度 P 点的实际污染物浓度应为实源和像源作用之和,即 各项意义 q —— 任一点的污染物平均浓度 mg/m3 Q —— 源强,单位时间烟囱排出的污染物质量mg/s σy —— (横侧方向)水平扩散参数 m σz —— (铅直方向)垂直扩散参数 m —— 平均风速,m/s(有效源高处风速) H —— 有效源高 m X —— 离源距离 m Y —— 横侧方向上烟云中心轴至任一点距离 m Z —— 地面至任一点高度 m 特殊情况 2 、地面浓度和地面最大浓度 (1) 地面浓度 (z=0) 在(4.6)式中,令z=0便得高架源的地面浓度公式: (2)地面轴线浓度公式 由于高架源造成的地面轴线浓度比两侧浓度高,所以尤其关注,此时y=0,z=0代入(4.6)中得高架源地面轴线浓度公式。 (3)地面最大浓度 推导过程 地面最大浓度qm和出现地面最大浓度距离xm是应用 中最常用的两个量,可由下面方法简单估算出: 令 假设 ,即p=g 代入地面轴线浓度公式(4.8)中 相关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