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自我知觉心
第三章 自我知觉 —我是个怎么样的人? 对于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最有趣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一、什么是自我 定义: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所有关于“我”的知觉、情感和评价。 詹姆斯对自我的区分: (1)作为经验客体的我(me) (2)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I) 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包括三种不同形式: A.精神的我,由个人目标、抱负和信念等组成; B.物质的我,指个人的身体及其属性; C.社会的我,即他人所看到的我。 罗杰斯对自我的区分: (1)作为实际感觉到的自我(真实自我) (2)作为理想中的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差距 二 如何认识自己 (一)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你在想什么?” 逃避自我? 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 theory):该理论主张,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根据内在标准与价值观来评价和比较自己的行为。 当你独处时,你会在多大程度上关注自己?请尽可能诚实与正确地回答下列问题。1=极不符合我;2=相当不符合;3=既不是不符合也不是符合;4=相当符合;5=非常符合我。 1 我总是努力地想要了解自己。 2 一般来说,我很少意识到自己。 3 我常常反省自己。 4 我经常成为自己幻想的对象。 5 我从来没有好好地省视过自己。 6 我通常很注意自己的内在感受。 7 我总是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8 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好像有个分身在监督着自己。 9 我很容易察觉到自己心情的变化。 10 当我在解决问题时,我会意识到自己心智的运作方式。 计分:将2和5题反向计分。然后对十个题目求总分,分越高越关注自己。 (二)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贝姆(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们自己外显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 几个限定条件: 只有当行为是自动发生时; 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 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 (三) 社会比较理论(L. Festinger,1954) 社会比较的目的: (1)正确的自我评价 (2)自我强化—通过向下比较 (3)自我进步—通过向上比较 社会比较的过程: (1) 在缺乏自然的标准时,人们通过与他人比较进行 自我评价。(常常是自发的)“dirty”先生-“clean”先生 (2) 一般说来,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相同水平的人进 行比较。 (四)理解我们的情绪——情绪归因 情绪的二因素理论(沙赫特和辛格) 生理唤起+认知标签 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 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控制组被试接受的是生理盐水。 药物注射后,实验组被分作3组 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 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 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中有一半人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人进入“愤怒”情境。 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 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的愤怒。 实验结果: 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 : 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相应的情绪行为。 结果表明 : 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 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