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8周而不比.pptVIP

[语文]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8周而不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8周而不比

探究1:人际交往的原则—— 1、和是《论语》人际交往观的最高准则。 (3)是“中庸之和”、“适度之和”。就是思想中庸、行为适度,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调和。孔子多次提到朋友之间的交往要把握度或者“中庸”的原则,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道,相互劝谏是应有之意,有了缺点,朋友应当无所顾虑的指出,所谓“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但是“友直”不可过度,否则就是自取其辱。孔子在待人接物的态度上也遵循适中的原则,“子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和”的思想,有助于避免人际交往中的过激和对抗行为,减少人际磨擦与社会内耗。对于整合人际关系、增加人们之间的亲和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和”与“信” 2、信是《论语》人际交往观的道德准则。《论语》中提到信字达38处之多。 (1)“信”是指讲信用,守诺言,“信近于义”。作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之一的“信”,是用来调剂五伦关系,特别是朋友这一伦的重要原则。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曾子日三省其身,都要问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不出尔反尔,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诺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慎言敏行”,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重于言行。对不讲信用的行为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信”是有原则“信”,不是迷“信”。“信”要符合义,要诚信待人,但也不能盲目的信人。 ?? 可见,孔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信”原则,不是迂腐、呆板地讲信,不是简单的道德规范,而是充满鲜明的务实色彩。提倡诚信,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人际间的信赖就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讲诚信,才能保证一个社会拥有良好的秩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探究2:人际交往的态度 《论语》的人际交往态度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重感情,讲原则。 (1)孔子重视人际间的情感交流。 真正友谊“是比精神或物质的援助更深微的关系”,真正的友谊的产物“是一种渗透了你的身心的愉快”。孔子的确区分了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开篇第一话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说明了孔子更强调朋友之间愉悦的感情体验。孔子还强调感情的真诚流露。“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马厩着火了,孔子回家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人员伤亡,而对财产损失并没有放在心上。孔子赞成的是心理情感的自然呈现,反对对感情进行理性认识或论证。 (2)孔子注重对人的恻隐、同情之心。“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因同情别人的丧痛,心有恻隐之心,吃不下饭。人的感情是有一定时间的持久性的,否则就不见人之感情之诚挚、凝重。 (3)孔子主张真诚待人,但不要花言巧语、虚荣假色、过分恭顺,不要藏起自己的怨恨,却与别人表面上交朋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这个原则就是“礼”。“对孔子而言,礼物的意义重于财物的厚薄;祭肉涉及祖先,礼重,所以回拜。颜渊死了,他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为颜渊置办外椁。孔子拒绝了颜父的请求,还反对学生厚葬颜渊的行为。 2、律己宽人。 (1)律己是指严格要求自己。 A.孔子主张多反省,常思己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更是“吾日三省吾身”。内省是“修身”的一种手段,内省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追求,内省的目的是“明心见性”。 B.孔子要求自律,多约束自己,不迁怒他人。“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在孔子那里,自己永远是归因的第一选择,“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宽人是指对别人要宽容。 A.要求不念旧恶,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处世原则:主和解、重调停、和稀泥,不纠缠过去,避免冤冤相报。这样一种人际交往态度着眼的是“和”,着重它的实际效用和态度,而并不在于一定要判断出是非曲直来而予以“公平”处罚。这种态度与现代社会调节人际关系手段的法制精神相矛盾,但是他却达到了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B.提倡包容他人。“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互乡的人很难打交道,孔子却接见了那个地方的一个少年,学生们很疑惑,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惟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在上面的两件事中,孔子表现出了宽容精神,不要用过去的错误、污点来对人的现在做判断。 3、礼让谦逊。 (1)谦逊才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