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练习
【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1-9题。
(1)西部阿拉善是著名的骆驼之乡,牧驼人世代散居大漠深处,独守一方天地。久负于驼背上,天之高远坦荡,地之雄浑辽阔,产生出了精悍淳厚的民风。
(2)长期以来,牧驼人对居住条件不甚重视,也就谈不到对此费尽心思捉摸什么。逐草而居,置一黄泥土屋,开一门一窗。尤其那窗,实在是不敢多加恭维的,倒不如称之为“洞”来得更贴切,其大小仅容纳一只牧狗出入而已。先糊糙纸,再蒙塑料布,后代之以玻璃,均因其小而阳光被拒于屋外,便黑得十分醒目,偶有远足者涉入,见其形状忍不住感慨,土屋与道道连绵起伏的沙梁天然浑成,再飘起一缕炊烟,简直就是一座烽火台。
(3)窗是什么?倒可以悉心捉摸一番。窗是自然之物,更属心灵之物,物质的与精神的现实契合而成。从远古有巢氏起历历叙出,或许可写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书呢。我就是牧驼人之子,在大漠深处生活了十六年,我熟知牧驼人的窗,包括物质的窗和心灵的窗。牧驼人的窗,从某种功利的目的讲,的确无须开得很大,这与日久形成的生活习性相关。不读书不论文,“骆驼经”滚瓜烂熟于肚腹,牧驼人甚至能分辨出每峰骆驼蹄印的细微差别!此乃其一。其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屋外操劳,既不用窗了望什么,也不用窗吸收什么。晨起步出便拥有了大片阳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作为牧驼人的后代,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更没有谁及早捅开我的心灵之窗,我的智性启悟得很迟。我的童年注定没有做工精巧的玩具,没有大人们刻意编排的优美童话。生命奔往主题的路途中,我却拥有太多的寂寞和孤独。后来,我便常想将这种感情诉诸文字。
(4)如今,牧驼人的黄泥土屋不再像烽火台,取而代之的是砖墙红瓦的高屋大院。那窗,可是又大又多,前墙后墙侧墙都有,且有越开越大的趋势。坐在沙漠深处这样的窗前,同样又构成一种梦境。牧驼人的窗终于敞开,阳光倾泻而入,风声倾泻而入,电磁波倾泻而入。风力发电机高速旋转,收录机里流行歌星们的喋喋和嗲嗲如雷贯耳。晚间又有电视光影流溢,坐地日行八万里,美国总统走进寻常牧驼人家。情趣大来时,且酒且肉且歌且舞,不必担心舞姿不美歌喉不亮,需要的只是一种氛围。身置此境,倏忽感觉到处都是窗,收录机是窗,电视机是窗。这就是历史,抑或历史的一个窗口。牧驼人终于告别以“洞”为窗的历史,可喜可贺。
(5)隐隐地,我却又觉得了失去了什么,是那份宁静,那份悠远,那份与自然沟通默契的恬淡。窗外,草滩干枯龟裂,没有葱郁绿色。稀疏的梭梭举着颓败树梢,飞鸟不栖。骆驼的双峰不再笔直,处处可见倒毙的生灵,骨架苍白如初。大批牧驼人开始背离家园迁移到贺兰山下,垦荒种地去了。握惯牧驼鞭子的手抓起锄头的瞬间,牧驼人你感到了什么?我凝视这些固守大漠的牧驼人,心中不禁悲喜交加。他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那份与赞美新生活同时相伴的困惑与无奈,令人怦然心动。记得我参加一个有关养驼业会议时,有位畜牧专家厉声疾呼:“照此下去,骆驼之乡将名存实亡,成为无驼之乡。”言辞激烈语惊四座。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启动牧驼人的智性,打开牧驼人的心灵的另一扇窗,让科学知识的劲风长驱直入。在接受文明生活的同时,更要接受科学的生产方式。
(6)在深夜的静谧里,我能听到大漠那沉重的呼唤。独坐窗下,我一遍遍翻阅咀嚼《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至此,心存悸动,眼睛便汪出一层湿润。
(7)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
1. 文中描写沙漠景象“连绵起伏的沙梁”,“飘起一缕炊烟”,令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3)段中“某种功利的目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答案限12个字以内)
3. 第(3)段中提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形式”。第(1)段中对这种“生命形式”形象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3)段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第(4)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写牧驼人接受了现代文明生活。
B. 写牧驼人物质之窗和心灵之窗的巨大变化
C. 写牧驼人经受了现代科技文明冲击。
D. 写牧驼人接受文明生活是历史的发展
答:__________
6. 第(5)段中写到“心中不禁悲喜交加”,其“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其“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末“但愿窗外那座涤沥风雨的驼雕,不仅仅是一个象征”与上文“______________”一句相呼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三语文试题:11综合练习.doc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三语文试题:29阅读《语言的演变》.doc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三语文试题:35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二).doc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三语文试题:37第二学期期中练习.doc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试题:18《师说》《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doc
- 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试题:20期中考试小作文评析.doc
-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12月周练(七)语文试题.doc
- 江西省南昌市2010届高三二轮复习测试卷四(语文).doc
- 江西省南昌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doc
-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第八周周练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