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鲁氏菌病演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用的PPT课件演示文稿幻灯片医学教育策划

牛布鲁氏菌病 一、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二类传染病。 发展史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波及县区逐年增加 危害及损失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30秒死亡。 2.形态特征   0.5×1-2μm小型球杆状细菌,有荚膜,无芽孢,偶尔可见两极着色,在病料中单个或成丛存在,G- 二、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0.1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0.2--2.5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 流行过程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人群易感性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 传播途径 经皮肤黏膜(包括眼黏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所: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2、检查牲畜;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的尿、粪;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