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庄浪县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考资源网
语文试卷(详解)w@w%wk*s%5$u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高考资源网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复辟/精辟 刨坑/炮制 呼天抢地/抢刀磨剪
B.拓片/开拓 瓜蔓/蔓延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丧事/丧钟 扁舟/干煸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D.亲近/亲家 囹圄/泠风 面面相觑/唏嘘不已
解析:A项bì/pì,páo,qiānɡ/qiǎnɡ;B项tà/tuò,wàn/màn,shè/shí;C项sānɡ,piān/biān,nínɡ/nìnɡ;D项qīn/qìnɡ,línɡ,qù/xū。
答案:B
2.★(2010·新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600年前我国的航海先行者郑和以智慧为舵,意志为桨,和平为帆,
披肝沥胆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B.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地方利益的引诱下,某些人忘乎所以,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体育的核心利益,突破了体育道德的底线。
C.“目前,汉语绝对是炙手可热。”亚洲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文说,“汉语甚至已成为美国偏远地区的人们都想说的一种语言。”
D.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解析:A项不合语境。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B项忘乎所以:①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②忘记了一切。C项感情色彩不当,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D项望文生义。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武汉大学2010年小语种专业不再单独招生;调整为一部分通过外语类保送招生,另一部分通过高考提前批录取。高考资源网
C.“山寨版”《红楼梦》虽然制作粗糙,道具简单,甚至背景中还有家人搓麻将的镜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演“红楼”的表演,被很多网友追捧。
D.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生产线上出来的大红“福”字、春联、中国结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遍布节日市场。
解析:A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C项“虽然”提到句前,“表演”与“演”重复,改为“行为”;D项缺少主语,删去“使”。
答案:B
4.将下列一组语句组成一段话,最恰当的语序是(3分)()
①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②因此,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w@w%wk*s%5$u
④礼不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规章制度。
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
⑥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
A.⑤②③⑥①④B.⑤③②④①⑥
C.③②⑤①④⑥D.③⑤⑥④①②
解析:③总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关系;⑤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社会形态特征对审美文化的影响;⑥④①分别提出并分述“礼”与“乐”是“中国社会形态特征影响审美文化”的体现;②最后总结出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学“和”之道的诠释与反思
“天”、“人”、“和”是儒学之道的三个构成性要素;天道、人道、和道是儒家训义的三个最根本方面。“和”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成为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的支撑点。“和”并非孔子的发明。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株植物与一张口组成。不过这一汉字常常被用来表征一个更古老、更复杂的由“龠”与“禾”组成的汉字“龢”。在甲骨文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指示着一种乐器,可能是一种短笛或有两个或三个管孔的排箫。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汉字“龢”在《说文解字》中被界定为“和众声”。
远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与“和”紧密关联的,如《礼记》所言:“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在古代,原初的音乐是宗教与社会仪式的一部分。礼与乐的共同作用确立了和:“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进而,礼乐也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孔子相信音乐在良好品性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不仅能够调节人的情感,而且能够于混乱中致有序。高考资源网
从音乐的角度看,“和”被扩展而意味着一种不同元素的结合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一个新的统一体得以产生。儒家学者有意识地将“和”与“同”区分开来,认为两个事物间的“同”是对一事物业已具有的特性的简单复制,而“和”则是创造新的事物。在这一意义上,“和”就是“生”、“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