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科普文章阅读(测试)-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docVIP

第18讲科普文章阅读(测试)-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名师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 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美,耐人深思。 (选自杨辛《天坛》)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2.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3.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