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与通信]第5章 隧道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5章 隧道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 ⑴ 1920年以前的古典压力理论阶段 ● 特点: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量 ● 代表:Haim、Rankine和金尼克理论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人们发现,古典压力理论不符合实际情况。 ⑵ 1920~1960年代的松散体理论阶段 ● 特点:当埋深较大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覆岩层的重量,而只是围岩坍落拱内的松散岩体的重量。 ● 代表:太沙基(K.Terzaghi)和普氏理论 ⑶ 60年代后发展期来的现代支护结构 ● 特点: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了承载的支护体系,其中围岩是承载主体,而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也不可缺少。 ● 代表:新奥法理论是其典型代表。 二、现代支护理论与设计要点 隧道的结构体系是由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的。其中围岩是主要的承载元素,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情况下,支护结构主要起承载作用。这就是按现代岩石力学原则设计支护结构的基本出发点。 ⑴ 现代支护理论 ① 一切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围绕围岩稳定为目的; ② 支护与围岩视作统一的复合体,支护和围岩共同作用; ③ 在复合体中,围岩是承载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也要发挥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④ 凭借现场试验和监测手段,划定围岩级别,获得力学参数,指导施工; ⑤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力学特征的围岩,灵活采用不同支护方式和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 ⑵ 基本要求 ① 支护必须与周围岩体大面积的牢固接触,即保证支护-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支护体系而共同工作; ② 重视初期支护的作用,并使初期支护与二次支护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③ 要允许围岩及支护结构产生有限的变形,以发挥围岩承载作用而减少支护结构的受力。 ④ 必须保证支护结构及时施作。如支护施作过晚,会使围岩暴露时间过长,产生过渡的位移而濒临破坏; ⑤ 支护结构要根据隧道围岩的实际动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围岩状态; 三、锚喷支护与传统支护的区别 ⑴ 对围岩和围岩压力的认识上 ●传统支护理论:围岩压力由洞室塌落的围岩“松散压力”造成的; ●现代支护理论:围岩具有自承能力,围岩作用于支护的压力不是松散压力,是阻止围岩变形的形变压力。 ⑵ 在围岩和支护间的相互关系上: ●传统支护理论:将围岩与支护分开考虑,视为“荷载-结构”体系 ●锚喷支护理论:将围岩和支护视为统一体,二者组成“围岩-支护”体系共同参与工作。 ⑶ 在支护功能和作用原理上: ●传统支护理论:支护只是为了承受荷载; ●锚喷支护理论:支护是为了及时稳定和加固围岩。 ⑷ 在设计计算方法上: ●传统支护理论:主要是确定作用在支护上的荷载; ●锚喷支护理论:设计的作用荷载是岩体的地应力,围岩和支护共同承载; ⑸ 在支护形式和工艺上 ●传统支护理论:模注混凝土; ●锚喷支护理论:施工方法简单,灵活,不需模板,无需回填,在围岩松动之前能及时加固围岩。 四、锚喷支护的特点 ⑴ 及时性:喷射砼,如早强,能迅速给围岩提供支护抗力; ⑵ 粘贴性:喷射砼与围岩能全面密贴粘结,粘结力一般可达70kg/cm3; 粘结有三种作用: ① 连锁作用; ② 复合作用; ③ 增强作用(填充凹隙) ⑶ 柔性:容易调节围岩变形,可控制围岩塑性变形适度发展,发挥自承能力; ⑷ 深入性:锚杆可深入围岩一定深度加固围岩,形成承载圈; ⑸ 灵活性:支护类型、参数、数量可灵活调整。 ⑹ 封闭性:可阻止水对围岩的侵蚀而引起风化等。 目前我国所有山岭隧道和一些城市地下工程都先采用锚喷的柔性支护结构,是为了能做到: (1)容许围岩发生有限变形 (2)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节省工程造价 六、锚喷支护结构的受力与计算 1、锚杆支护结构 ⑴ 锚杆类型 ⑵ 锚杆的力学作用 ⑶ 锚杆的设计与计算 ⑷ 支护块状围岩 ⑸ 加固裂隙围岩 ⑵ 锚杆的力学作用 ① 悬吊作用 ② 减跨作用 ③ 组合梁作用 ④ 整体加固作用 ①悬吊作用:将不稳定岩层悬吊在坚固岩层上,阻止围岩移动滑落。 ② 减跨作用:在隧道顶板岩层中打入锚杆,相当于在顶板上增加了支点,使隧道跨度减小,从而使顶板岩体应力减小。 ③ 组合梁作用(挤压作用):在岩层中打入锚杆,将若干薄弱岩层锚固在一起,类似将叠合的板梁变成组合梁,提高岩层间的摩阻力,从而提高岩层的承载力。 ④ 整体加固作用(拱效应):锚杆群锚入围岩后,其两端附近岩体形成圆锥形压缩区,按照一定间距排列的锚杆在锚固力作用下构成承载环。 ⑶ 锚杆的设计与计算 ① 锚喷支护结构设计的力学原理 采用的是围岩体和柔性支护共同变形的弹塑性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口腔科门诊护士接诊流程ppt新版【16页】.pptx VIP
- 课件:土壤有机质的测定.ppt VIP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材料与试验协会 E 3-2001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中文版).pdf VIP
- 设备台账标准格式.xls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模板.docx
- 玩家国度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主板 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简体中文版使用手册.pdf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