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作物营养元素简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作物营养元素简介

(一)植物需要的养分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玉米的氮素缺乏症 玉米的磷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大豆的钾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可可的钙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玉米的镁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水稻的硫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玉米的铁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小麦的铜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甜菜的硼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大豆的锰素缺乏症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作用及缺素症状 (二)植物如何吸收养分 (1)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 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导管:离子经共质体途径最终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1)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 3)离子进入根部内部: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体系。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经共质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这使得根系能够通过共质体的主动转运及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控制离子的运转,共质体是指植物体内细胞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和内质网等膜系统相联而成的连续体,溶质经共质体的运输以主动运输为主。 四、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三)有效地使用肥料 1、确定最佳施肥量 确定最佳施肥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确定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 2、 选用氮素增效剂和控释肥 氮素增效剂种类很多,主要有尿酶抑制剂,它与尿素按1∶50的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还有涂层尿素等。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这些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以后不再追肥,不仅节省了施肥次数,而且能达到使土壤前期不过肥、作物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的效果,肥效期由40~50天延长到100~120天,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农作物平均增产10%~15%以上。 3、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可。按照农作物对各种养分所需的比例配合施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试验证明,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6%,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0.5~0.6的比例配合施用,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6%。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氯化钾5~10千克,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作物对微肥的需要量较少,但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施肥量以每667平方米1.5~2千克为宜。 4、把握最佳施肥时间 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不用再追肥。其他种类的肥料应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及需肥规律,把肥料用在作物需肥最敏感的时期,一般要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 5、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 土壤质地不同,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一样,一般黏质土壤,应采用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的方法。沙质土壤要采用“少量多次”,即“少食多餐”的追施方法。壤质土要实行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法。无论何种性质的土壤,严禁地表撒施肥料。氮肥深施能有效防止养分的挥发和流失,施肥深度以12~15厘米为宜。磷、钾肥及微肥要实行全层施肥,即把肥料用在作物根系能够接触到的地方,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即把施用基肥的2/3撒在地表,随后耕翻,其余的1/3耕翻后撒在垡头上,然后经过耙耢,使肥料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这样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8%~10%。 (四)肥料和水的利用 水与作物营养:土壤中的水和植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土壤中水分状态和土壤水分情况的变化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养分的损失,以及植物摄取养分并把它们用于生长和生产的途径和程度,均有重大影响。 养分的摄取和利用 作物摄取养分也因供给作物生长和新陈代谢的水分而受影响; 摄取后养分的有效利用,依靠不断地供给充足的水分。 重要作物对缺水的敏感期 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叶片失水,蛋白质、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而逐渐坏死。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