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原理和buffer要求(pdf).PDF

BIAcore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原理和buffer要求(pdf).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IAcore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原理和buffer要求(pdf)

BIAcore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 BIA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 )提供了实时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 用的技术。通过它能观察两种分子结合的特异性,能知道两种分子的结合有多强, 还能了解生物分子的结合过程共有多少个协同者和参与者。BIA 可以让得到用其 他技术方法难以得到的结果,因为它可以实时反映分子结合过程中每一秒变化的 情况。无需借助标记物进行分析使 BIA 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体系的测定,从各 类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和寡聚糖直至类脂、噬菌体、病毒和 细胞。BIA 就是利用金属薄膜表面的折射率的改变,引起共振角的变化,来推断 金属薄膜表面的变化。实验时先将一种生物分子固定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将与之 相互作用的分子溶于溶液流过芯片表面。检测器能跟踪检测溶液中的分子与芯片 表面分子的结合、解离整个过程的变化。 BIA 技术是基于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物理光学现象的生物传感分 析技术。不必使用荧光标记和同位素标记,从而保持了生物分子的天然活性。当 入射光以临界角入射到两种不同透明介质的界面时将产生全反射,且反射光强度 在各个角度上都应相同,但若在介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后,由于入射光可以 引起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振,从而导致反射光在一定的角度内大大减弱,其中使 反射光完全消失的角度称为共振角。共振角会随金属薄膜表面通过的液相的折射 率的改变而改变,折射率的变化(RU )又和结合在金属表面的大分子质量成正 比。因此,BIA 技术可以通过对反应全过程中各种分子反射光的吸收获得初始的 数据,并经相关处理获得结果-传感图。 一 各种传感片的理化特性及用途 传感器芯片是实时信号传导的载体。芯片结构是在玻璃片上覆盖了一层金 膜,各种类型的芯片在金膜表面连有不同的多聚物以形成不同的表面环境,利于 固定不同性质的生物分子。实验时先将一种生物分子固定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将 与之相互作用的分子溶于溶液流过芯片表面。检测器能跟踪检测溶液中的分子与 芯片表面的分子结合、解离整个过程的变化。 目前传感器芯片的种类有十余种。根据传感器芯片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适 合耦联不同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 一张传感器芯片固定耦联同一种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可反复使用十 次以上。传感器芯片耦联细胞时则需要保证细胞的数量和结构的完整。目前平台 备有 CM5、SA、NTA 现货,可供大家使用。 1. 传感片CM5——用途最广的芯片 传感片CM5表面覆盖了一层葡聚糖。带有化学基团如-NH ,-SH,-CHO, 2 -OH,-COOH 的生物分子(Ligand)可通过化学反应,以共价键耦联的方式与 葡聚糖上的羧基耦联。从而使生物分子耦联到传感片表面。 2. 传感片SA——捕获生物素标记的肽片段、蛋白质、DNA 传感片SA表面覆盖了一层链霉抗生物素(Streptavidin),能与被生物素标 记的分子量大小各异的肽片段、蛋白质、DNA 结合。是研究 DNA-DNA,RNA-DNA, RNA-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理想芯片。 3. 传感片NTA——通过金属螯合作用捕获生物分子(Ligands) 传感片NTA表面耦联了氨三乙酸(NTA),通过镍组氨酸修饰离子螯合作用将 末端组氨酸修饰的生物分子(Ligands)连接到芯片表面。类似组氨酸修饰的亲 和层析,组氨酸修饰在生物分子的末端,因此用次法将生物分子连接到芯片,可 以很好地保持生物分子的空间结构。 4. 传感片HPA——构建细胞膜研究模型 传感片HPA提供了一个疏水表面,研究者可方便地在芯片表面铺上脂质体。 要研究的受体就嵌在磷酸分子层中,因此HPA芯片是研究细胞膜受体在膜环境中 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理想芯片。 5. 传感片L1——直接抓住细胞的芯片 传感片 L1 表面由亲脂的葡聚糖化合物组成,该化合物能直接插入磷脂双分 子层将脂质体或细胞抓获到芯片表面。可研究位于与膜内外或跨膜的蛋白、受体 等,是研究膜蛋白信号传导的理想芯片。 二 样本的要求 1. 通过等电聚焦或者使用软件预测,确定待分析蛋白的等电点。对等电点高 于 7 或者小于 3 的蛋白一般不推荐进行Biacore 分析,特殊需求可与相关技术人 员进行个例商讨。 2 . 固定于传感片上的靶蛋白(例如:受体蛋白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