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高分子化学 第2章 3-4节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2.1引言 2.2 连锁聚合的单体 2.3 自由基聚合机理 2.4 链引发反应 2.5 聚合速率 2.6 分子量和链转移 2.7 阻聚和缓聚 2.8 聚合热力学 引发剂分解为吸热反应; 反应的活化能较高,约为105~150kJ/mol; 反应速率较慢; 分解速率常数kd一般为 10-4~10-6/s; 引发剂分解反应-----控制总的链引发反应速率。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自由基; 打开烯类单体的π键、生成σ键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反应活化能较低,约20~34kJ/mol; 反应速率常数大,是非常快的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类似; 副反应可使某些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⑵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反应 --链引发反应产生的单体自由基具有继续打开其它单体π键的能力,形成新的链自由基,如此反复的过程即为链增长反应。 放热反应,ΔH<0,聚合热约55 ~ 95kJ/mol; Ep 较低 ,与Ei相似,约为20~34kJ/mol; 单体自由基一旦生成,立刻与其它单体分子加成,增长为链自由基,而后终止为聚合物大分子,时间极短, kp为 103 (L/(mol·s); 聚合体系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①偶合终止 ----两个链自由基头部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 生成饱和高分子的反应。 链中有一个头头结构单元; 聚合度为两个链自由基的单体单元数之和; 生成的大分子的两端都有一引发剂残基。 生成两个大分子;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 高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结构(两者各半); 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的比率 聚合体系中链自由基以何种方式终止取决于单体的结构和聚合温度。 用含有标记原子的引发剂,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可以求出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的比率。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而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的增长,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的过程,称为“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所形成的新自由基活性很低,不足以再引发单体聚合,导致聚合过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阻聚反应”。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如:苯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等。 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相差很大。其中链引发反应速率最小,是控制聚合过程的关键。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 只有链增长反应使聚合度增加。从单体转化为大分子的时间极短,瞬间完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中间状态,聚合度与聚合时间基本无关。考虑下体系的组成? 单体浓度随聚合时间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逐步提高,延长聚合时间是为了提高单体转化率。 少量阻聚剂(0.01~0.1%)足以使自由基聚合终止。 2.4.1 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引发剂定义:分子结构上有弱键,易分解产生自由基并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此类引发剂中最常用品种为过硫酸盐类,如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铵[(NH4)2S2O8]。 将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复合,可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还原引发剂可降低分解活化能,使聚合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既节省能源,又可改善聚合物性能; 有水溶性和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之分,前者用于乳液或水溶液聚合,后者用于溶液或本体聚合。 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无机还原剂(Fe2+、Cu+、NaHSO3、 Na2SO3、Na2S2O3等)、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葡萄糖等)。 四价铈盐和醇类也可组成氧化-还原体系。 Ce4+ + RCH2OH → Ce3+ + H+ + RCH●OH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亚铁盐和硫醇。 BPO 在苯乙烯中90℃分解速率常数1.33×10-4S-1; BPO/DMBA 60℃分解速率常数1.25×10-2 L.mol.-1.S-1, 0℃时分解速率常数2.29×10-3 L.mol.-1.S-1。 引发剂的半衰期(half-life) -- t1/2 kd约10-4~10-6 s-1 Ed约105~150 kJ/mol Ad一般为1013 ~1014 笼蔽效应与单体、溶剂、体系黏度等因素均有关。 ⑷ 引发剂的选择 首先,按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类型 ---本体、溶液、悬浮聚合时,选用油溶性引发剂; ---乳液聚合则选用水溶性引发剂。 第二,选择半衰期 ---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学]计算机网络第2章.ppt
- [工学]计算机网络管理复习大纲答案.doc
- [工学]计算机网络授课课件第十一讲_网络层6.ppt
- [工学]计算机网络第4章.ppt
- [工学]计算机网络统考串讲习题部分.pdf
- [工学]计算机网络第4章 MAC层.ppt
- [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12章 电子工业出版社.ppt
- [工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孟彩霞第7章 关系数据库系统.ppt
- [工学]计算机网络课件第02次CH1-5ed_概述02.ppt
- [工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件-第2章 常用数据结构及其运算2非线性.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