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化生]曲线运动教学建议
《曲线运动》教学建议 北京十一学校 方习鹏 2012.12.12 从三个维度认识本章的教学内容 从三个维度认识本章的教学内容 从三个维度认识本章的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主要变化 课时安排参考 1 曲线运动 关于“1 曲线运动”的教学 1.1 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 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 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 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1 曲线运动的位移及速度 1.2 描述平面内的运动实例 1.2 描述平面内的运动实例 1.2 描述平面内的运动实例 1.2 描述平面内的运动实例 1.2 描述平面内的运动实例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1.3 曲线运动的条件 关于平抛运动的教学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4 圆周运动 关于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教学 5 向心加速度 5 向心加速度 5 向心加速度 5 向心加速度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6 向心力 7 向心力 7 向心力 7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谢谢大家! Fxp_010@ 4 典型问题 (2)皮带传动中各物理量的关系 分析要点: ①对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同一皮带上的各点线速度一定相等,即vA=vB;对于同一轮轴上各点角速度一定相等,即?A=?C. ②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等于后轮边缘的线速度vA. 教学要点: 1. 建立向心加速度概念. 2.理论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3. 会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解决问题. 新教材从运动学的角度给出向心加速度,突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加速度的本质含义.然后,在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并通过圆锥摆实验来验证向心力公式. 1 建立向心加速度概念 思考与讨论: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得到向心加速度概念. (1)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所受的力指向什么方向? (2)小球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指向什么方向? (3)花样滑冰男运动员手拉女运动员在冰面上做圆周运动,女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指向什么方向?如果放手会有怎样的结果? 2 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加速度的定义:a=?v/?t ,抓住速度的变化量?v=v2-v1 ? ? r ?l ?r ?v=v2-v1的方向是v1矢量末端到v2矢量末端的有向线段. v1 v2 ?v v2 v1 ?v ?v v2 -v1 ?v=v2+(-v1) v2 =v1 +?v ?v v2 v1 ?v v2 v1 v2 =v1 +?v ?v v2 v1 ?v=v2-v1 3 典型例题 1. (思考与讨论) a.从公式an=v2/r看, an与r成反比b.从公式an=?2r看, an与r成正比. 图中A、B、C三点中,其中哪两点适用于结论a ?其中哪两点适用于结论b ? 2.设r1:r2: r3=2:1:4. (1) vA:vB:vC=1:1:4 (2) ?A:?B:?C= 1:2:2 (3) nA:nB:nC= 1:2:2 (4) aA:aB:aC= 1:2:8 3.设后轮边缘的C点的向心加速为0.1 m/s2,求A、B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问题与练习4变) A B C r1 r2 r3 要点: vA= vB; ?B= ?C ? =2?n; v=?r; an=v? 教学要点: 1. 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2. 从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向心力的表达式.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