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课程论文素材
1 灭活疫苗的研究
1931 年4 月27 柏林微生物学会首次召开了FMD 学术会议, 奠定了FMD 疫苗研究基础。Fren2kel H S 等 成功地实现了FMDV 体外培养, 不但满足了FMDV 疫苗的规模化生产要求, 而且实现了对病毒的定量研究。目前用于FMD 疫苗生产的细胞主要是BHK221 细胞。疫苗生产过程主要包括FMDV 的细胞培养, FMDV 细胞培养物的浓缩、灭活, 佐剂的加入, 安全性检验和效力检验等程序。进行FMD 疫苗生产时首先要考虑FMDV 血清型, 其次要了解当地FMD 的流行情况, 最终确定用于FMD 疫苗生产的毒株。如果对当地FMD流行情况不了解, 或本地区进出口贸易把关不严, 周边国家或其他距离较远的国家FMD 有可能传入本国或地时,FMD 疫苗生产就要选择所有可能对本地区构成威胁的FMDV 毒株。比如一些阿拉伯半岛国家, 就选择了8 株FMDV 用于疫苗的生产, 以期生产出能够预防本国或地区所有潜在FMD 疫苗。尽管FMD灭活疫苗在FMD 预防和控制上,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灭活疫苗本身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国外学者先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欧洲暴发的FMD 是因使用了灭活不全的FDM 疫苗引起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欧洲国家尽管通过免疫成功实现对FMD暴发流行控制, 但在1992 年欧洲经济委员会还是放弃了疫苗的使用, 该决策是否正确, 还有待观察, 因为在西欧的一些周边国家仍然存在FMD的流行。
常规灭活疫苗是经一系列试验动物选择的田间毒株经病毒培养系统大量扩增获得的病毒制备物, 灭活剂处理后添加佐剂制成的一类生物制品。1925年Be2lin首次用甲醛灭活牛舌皮组织病料制成了灭活疫苗;1966年Lapstich和Te lling等应用乳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21) 深层悬浮培养法制备口蹄疫疫苗, 可大量培养细胞、增殖病毒和制造疫苗。意大利在60年代
早期研制成功牛原代肾细胞转瓶培养法生产口蹄疫抗原, 以及后来投产的BHK221克隆13 转瓶单层培养法, 也存在劳动强度大及易散毒的缺点。现在大多数口蹄疫灭活疫苗仍用BHK221克隆13或IBRS22细胞生产。
目前广泛应用二乙烯亚胺( BE I) 作为灭活剂。佐剂有氢氧化铝胶、皂素、弗氏不完全佐剂、油包水乳剂等。有学者用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可溶性部分、合成硫辛酰胺、Avrid ine等作佐剂生产FMDV 油佐剂灭活疫苗, 可以降低抗原的用量, 同时增强FMDV 的细胞免疫应答[ 3]。灭活疫苗的缺点是热稳定性差,需要低温保存, 免疫持续期短, 抗病毒谱有限, 不能区分注射疫苗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 同时存在病毒灭活不彻底而散毒的可能性。
灭活疫苗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疫苗, 安全可靠, 免疫效果良好。灭活疫苗研究主要有3 个重要环节: 获取大量的病毒抗原、选择适宜的灭活剂和灭活方法、选择适宜的无毒副作用的免疫佐剂。病毒生产可从发病动物水疱皮( 液) 、血液、试验小动物及细胞培养获得。灭活剂主要有甲醛、结晶紫、乙酰基乙烯亚胺(AEI) 、二乙烯亚胺(BEI) 、乙基乙烯亚胺( EEI) 等。目前我国在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中主要应用细胞培养病毒的BEI 灭活苗, 对猪使用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对牛、羊、骆驼和鹿等使用O 型- 亚洲I 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 其中, 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II) 采用猪源口蹄疫强毒株, 经BHK21 细胞增殖, 应用生物浓缩技术提高疫苗中有效抗原含量, BEI 灭活病毒, 与矿物油佐剂乳化而制成的高效疫苗, 注射剂量2ML/ 头, 可抵抗200 个最小发病量的强度攻击, 抗病猪同居感染。但灭活疫苗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表现为免疫性较差; 所用种毒均为强毒, 必须有严密的防范设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 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生产难度大,成本较高; 使用剂量大, 免疫期较短。
1930 年Frenkel H S 等首次成功地实现了FMDV 的体外培养,满足了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对病毒量化研究。1931 年4 月在柏林微生物学会首次召开了专题学术会议,确定了FMD 疫苗研究的方向。1962 年英国的Mowat 和Chapman 等开始用乳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 培养FMDV,生产灭活疫苗并迅速商业化。目前应用的灭活剂,主要有乙酰乙烯亚胺(N-acetylethylenimine,AEI),灭活曲线为线性。主要作用于核酸,蛋白抗原性保持较好,但毒性较大。后来改用二乙烯亚胺(Binaryethyleneimine,BEI), 其毒性较小,被广泛应用[2-5]。FMD 疫苗的免疫佐剂有氢氧化铝胶、司班、轻型矿物油。由于疫苗佐剂的不断地更新,已由最初的水佐剂发展成现在的油佐剂,其他一些佐剂
也相继问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8]。
文档评论(0)